江西省委书记强卫会见荣获全国和全省“最美家庭”的代表。
国务院两纲中期评估督导组在江西开展督导工作。
江西省妇联主席潘玉兰,副主席黄海燕、肖晓兰、饶冬梅考察妇联基层组织建设。
在江西省妇联的大力推动下,全省的妇女手工业发展迅速(图为夏布刺绣展示)。
江西省妇联始终注重从源头推出各种关爱儿童的举措(图为留守儿童参加妇联组织开展的课外活动)。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讴歌这段光辉历程的同时,还需要我们在新征程上创造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近年来,江西省妇联团结引导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在参与全省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尤其是在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家庭文明建设、妇女发展、妇儿维权、家庭教育、女性社会组织培育、妇女儿童两纲实施等方面成绩斐然。妇联组织为推动全省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赢得了党委政府的高度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以及广大妇女群众的真诚信赖。
赣水奔腾,鄱湖浪起。沿着“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发展新路,这片红土地上的妇女儿童工作也必将迎来一个又一个崭新篇章。
与村(社区)“两委”同步换届,夯实基层妇联组织基础
村(社区)妇联组织是妇联组织体系中直接联系妇女群众的“神经末梢”,在整个妇联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全面夯实这个组织基础,江西省妇联抓住第九届村(社区)“两委”换届的契机,在省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实现所有村(社区)妇联组织与“两委”同步换届。到2015年5月底,20149个村(社区)妇女组织完成换届选举,新当选的村(社区)妇女组织负责人100%进村(社区)“两委”班子, 其中2021名兼任村(社区)“两委”负责人,占总数的10.2%。
“三个确保”为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奠定基础。班子作用发挥得好,“领头人”必须选得好。为了确保每一个村(社区)妇联组织领导班子中有一个优秀的“领头人”,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认真做好全省村(社区)党组织和第九届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了“三个确保”,即:坚持“专职专选、定位产生”,确保村“两委”班子成员中至少有1名女性,确保村妇代会主任100%进村“两委”班子,确保村“两委”班子中女性成员和正职比例高于上届。各地层层落实“三个确保”目标和“专职专选、定位产生”要求,如九江市庐山区就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个确保”的要求,吉安市吉安县在候选人提名、正式选举、另行选举等关键环节上想办法,通过“制度设计”确保女性当选。这些措施为选优配强班子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
“三项措施”为组织建设提供创新支持。增强组织活力,推进了基层服务型妇女组织建设。此次换届着力在“伸长手臂、增强活力”上下功夫,在11个设区市中挑选基础条件好、女性参政意识强、工作开展得力的村(社区)试点建立妇女联合会,首批成立的村妇联中,绝大部分配备了10名以上的执委,村级划拨了专项经费,进一步增强了村妇女组织活力,团结凝聚了妇女群众力量。
优化班子结构,强化了基层妇女组织干部队伍建设。新一届村(社区)妇女组织班子成员中,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有22123人,占51%;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有4233人,占9.77%;35岁以下的比例达到19.4%,60岁以上的比例仅占1.9%;有765名大学生村干部进入村(社区)妇女组织班子,其中421名担任村(社区)妇女组织负责人,占总数的2.13%。实现了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来源结构的“三个进一步优化”。
做好交接指导,保证了组织制度建设。指导做好新老班子交接工作,耐心做好离任、落选干部的思想工作,通过关怀帮扶、走访谈心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离任、落选干部正确对待进退得失,继续支持村(社区)妇女工作;指导新一届班子规范运行,落实和完善工作规程、管理制度等,进一步提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指导加强各类配套组织建设,及时调整充实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妇女文体活动队伍、妇女协会及相关工作小组,不断增强村(社区)妇女组织的整体功能;指导做好新一届班子培训,切实增强妇女干部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依章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何颖)
精心做好“五抓”,常态化推进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江西省妇联把深入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作为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在妇女和家庭中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创新实践,以城乡“妇女之家”为主阵地,组织群众议家风、谈家规,讲家庭和谐故事、晒家庭幸福生活、展家庭文明风采、秀家庭未来梦想,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4月,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4家中央和省主流媒体来赣专门就我省“最美家庭”活动进行专题报道。2015年5月25日,省委书记强卫同志接见了荣获全国和全省“最美家庭”代表并作重要讲话。2015年6月11日,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肯定“江西省妇联在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推动家庭文明建设、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积极主动,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走在了全国前列。”
江西省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抓谋划部署,突出红色主题。活动开展三年以来,江西省妇联积极谋划,突出“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井冈山精神”主题,以遍布城乡社区的“妇女之家”为发动阵地,结合江西革命老区红色精神代代传承的独特优势,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开展各种以“红色记忆”为主题的好家风好家训活动,把弘扬井冈山精神与传承优良家风紧密结合,大力培树和弘扬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家庭文明新风,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
二、抓联手联动,造活动声势。积极与媒体合作,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宣传声势。江西日报、江西广播电视台、中国江西网等省内主流媒体纷纷安排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报道活动情况。江西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中国江西网连续3年开设了“寻找江西最美家庭”专题网页,在网站首页和11个地市频道同步推送。江西妇女网、江西省妇联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及各市县妇联微信公众号均保持实时推送各地最新的“最美家庭”活动情况。在《中国妇女报》支持下,开设了“江西妇女儿童工作精品展示”专题,精心推介各地丰富多彩的寻找活动。据统计,全省发送短信100万余条,群众参与媒体互动超过30万人次,大力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抓督导示范,促活动推进。三年来,省妇联领导带领宣传部同志,分别深入11个设区市进行活动督导。并指导南昌市西书院社区、兴国县长冈村等10个“妇女之家”开展省级主场示范活动,积极鼓励各地大胆创新自选动作,围绕“晒、谈、讲、展、秀”开展各式各样突显地域特点、民风特色、文化特征的寻找展示活动。同时,积极拓展活动领域,实现了活动从社区到厂区、从系统内到系统外的延伸。全省共举办各级主场示范活动600余场,开展“最美家庭”故事会18661场、家风家训评议会19778次,各种寻找活动近3万场。
四、抓宣传发动,广活动覆盖。把着力点放在平民化上,家庭参与零门槛,“最美”标准群众定,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广大家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发放《倡议书》、张贴宣传画、开辟活动栏等方式发动群众,选择在田间地头、晾晒谷场、村庄戏台、宗族祠堂、公园广场、社区空地等百姓家门口开展活动。据统计,全省发放《倡议书》10万余份,张贴宣传画4万余张,开辟宣传专栏近2万个,有5.2万余户家庭报名参与活动,自发晒出家庭幸福照片32351幅,涌现出县以上“最美家庭”3000余户,群众参与度之高前所未有。
五、抓成果展示,树活动长效。深刻挖掘、深度展示蕴藏在家庭中的“最美”元素,在“妇女之家”打造“光荣榜”和“笑脸墙”,把“最美家庭”的照片和故事上榜上墙,让群众看得见榜样、记得住名字、学得到文明。立足于“细水长流”的心灵教化,将“家风家训集锦”展示在社区广场,将“家庭格言”书写到对联中,让广大妇女和家庭在发现“最美”、分享“最美”、感悟“最美”、追求“最美”中见贤思齐,向上向善,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动鲜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卢芬)
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帮扶创业就业、助力企业腾飞
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既是帮扶妇女创业创新的民生政策,又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措施。在全国妇联、国家人社部等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和江西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江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于2009年10月在全国率先启动。截至2016年3月,江西省共发放妇女小额信贷171.72亿元,直接扶持妇女自主创业20.94万人次,带动妇女就业100余万人。
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从源头上激发了女性创业创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转变了妇女的发展观念,坚定了妇女的创业信心,焕发了妇女的创业热情。借助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成功创业就业的妇女,成为个体家庭的“主心骨”,姐妹群体的“代言人”,文明新风的“引领者”,有的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江西淘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耀华曾是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凭着敢想敢干、吃苦耐劳的精神,2009年创业初期就得到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0万元的扶持,2012年由于企业规模扩大,带动就业人数增加,获得二次扶持贷款30万元。2013年又创建了江西淘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营淘宝特色中国江西馆、淘宝大学淘鑫电商学院、哦客江西特色农产品O2O体验店及赶街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等项目。线上品牌西域美农年销售额达1.8亿元人民币,线下品牌辐射了华东六省各大商超及部分加油站,并开设了200多家新疆特产直营和加盟连锁店。2016年,南昌市妇联、南昌市巾帼创客协会在公司设立了巾帼创客基地,该市人社局为入驻基地的每位巾帼创客提供10~50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向会长单位提供400万元的贴息贷款,并授信给巾帼创客基地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
2010年初,九江市妇联开创性地推出了“‘女当家’小额信贷”品牌,发放“女当家”小额担保贷款18.8亿元,扶持壮大了59个农产品知名品牌,建立“妇”字号创业示范基地150个,带动11万余名妇女创业就业。
七年来,江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呈现出“起步早、工作实、发展稳”的显著特点,逐步建立健全了“城乡合一、三位一体、覆盖全省、特色鲜明”的运作模式,形成了“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的良好局面。据统计,江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每年均在99%以上,居各部门之首。为引导创业女性充分享受政策红利,解决资金难题,江西省妇联联合省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原省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为女性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开辟绿色通道,首批发放220万妇女创业担保贷款。在江西省女企业家协会成立30周年暨第六届三次会员大会上,江西省委副书记刘奇、省政府副省长谢茹、省政协副主席郑晓燕等领导为获得贷款的女企业家发放贷款支票。
通过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我们引导妇女勤劳致富、激发妇女创业创新、提升妇女社会地位,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升级,助推了江西小康提速。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围绕大局,积极对接妇女小贷新政,推动妇女小贷转型发展,把妇女小贷工作与妇联特色工作相结合,发挥妇联工作优势,在支持妇女争取贷款的同时,指导妇女更有效地依托贷款资金实现创业发展。 (温肖霞)
创新驱动,逐步建成女性社会组织网络
近年来,江西省妇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做好“培育”“服务”“引导”文章,积极探索推进女性社会组织发展,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工作基础,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做好“培育”文章。江西省妇联、省民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出台了“实行直接登记和双重管理相结合、登记和备案相结合的登记管理制度”“对有利于改善妇女儿童民生、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的公益慈善类女性社会组织适当降低登记注册的资金、人员、场所等条件”“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可由县级民政部门或授权街道(乡镇)备案”等有利于女性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女性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工作。江西省妇联还制订和修改了“联谊团体工作制度”“联谊团体工作评估管理办法”,明确了省级联谊团体的组织宗旨、组织形式、权利和义务,建立了组织管理、联系会议、信息沟通、工作联系、考核评估等制度,规范了联谊团体工作,促进了联谊团体发展。2016年,在省妇联的扶持推动下,江西省巾帼志愿服务协会、江西省旗袍文化研究会先后成立。目前,全省在县以上民政局登记注册的女性社会组织有395个,乡镇(街道)根据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基层女性社会组织有3500余个。
二是做好“服务”文章。注重强化基础服务,通过开展江西省女性社会组织发展情况调研,摸清各类女性社会组织底数,了解和反映女性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听取意见建议,为决策工作提供依据。探索项目服务,依托省级妇女儿童民生项目资金,实施向社会力量购买妇女儿童公共服务项目,鼓励全省女性社会组织积极申报公共服务项目,在服务广大妇女儿童中树立良好形象,不断发展壮大。开展教育服务,通过组织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专业培训、专题讲座、交流观摩等措施,参与妇联开展各项活动,努力培育女性社会组织人才队伍,提升女性社会组织工作能力。加强宣传服务,依托媒体,大力宣传女性社会组织,增强社会各界对女性社会组织的了解和认识,为女性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支持女性社会组织向妇联及有关部门推荐优秀妇女人才,通过授予“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以及“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等方面荣誉,激励女性社会组织发展。
三是做好“引导”文章。在推动女性社会组织强化自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各类女性社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服务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作出应有贡献。如江西省女企业家协会倾情打造“情暖红土地、幸福不忘她”公益活动品牌,通过走访慰问江西革命先辈、抗战老兵和优秀女性、资助贫困单亲母亲、助学“春蕾女童”等等,帮助弱势群体,仅2015年的春蕾助学活动就募集资金133万元,资助了13个春蕾班、325名贫困孩子。各地女法律工作者联谊会,持续开展坐席接访、送法下乡活动,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仗义执言。各类女科技工作者组织,定期开展送科技下乡村、进社区活动,受到群众欢迎;各地家庭教育组织,通过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发挥了有益作用。 (张箭)
妇女儿童两纲实施成效明显、亮点突出
自2011年全省实施新一轮《江西省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江西省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来,全省各级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以政府为主导,注重顶层设计,加强部门协同,强化项目带动,两纲实施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今年4月11日至15日,我省作为全国首个省份接受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会员两纲中期评估督导,得到评估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截至2015年底,省妇女纲要7大领域59项目标,其中可量化目标43项,已达标和预期可达标指标为40项,预期达标困难的指标2项,1项暂无数据;儿童纲要共有5大领域54项目标,其中可量化目标32项,已达标和预期可达标指标为30项,难以达标1项,1项暂无数据。
两纲实施的成绩具体表现:一是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底,我省婴儿死亡率为6.8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03‰,均提前达到国家13‰以下的标准。出生缺陷发生率从2011年的130/万下降到2015年的117.02/万。率先在全国制定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
二是妇女儿童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2015年全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已达70.1%,比2010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比2010年提高11个百分点,普通高等教育女生占46.85%,成人高等教育女生占62.18%;女性青壮年文盲率为1.6%,提前实现国家2%目标。
三是妇女创业就业日益活跃。五年来,全省扶持妇女创业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2.06亿元,扶持妇女创业18.78万人次。“红杜鹃”家政品牌培训了一批以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流动妇女、农民工为主要对象的家庭服务技能人才,积极的就业政策助推江西女性就业人数占比达到45.2%。
四是妇女儿童社会保障逐步完善。与2010年相比,2015年全省参加生育保险的女性增长69.6%;失业保险女性增长4.0%;工伤保险女性增加约6000人。全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水平由2010年70.1%提高至73.1%。
五是妇女参与决策管理得到强化。截至2015年底,全省11个设区市和100个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均为100%,全省配备了93位女乡镇书记乡镇长,全省第九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实现了100%的村(社区)均有女性的目标,全省2万余个村(社区)中,女性当选“两委”成员占总数的27.8%,比上届提高了2.2个百分点。
六是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体系健全。建立了省级法规政策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从源头上维护男女平等权利。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指导性文件。100%司法所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全省所有公安派出所设立妇女维权投诉站。
七是妇女儿童发展环境日渐优化。全省体育场地设施增长幅度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共建有妇女儿童之家近2万个,儿童快乐家园、留守儿童托管中心2670多个。成立了省级网上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改厕工程,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开展最美家庭、绿色家庭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要做法和经验:注重高位推动,强化政府主导地位;注重源头策动,完善政策顶层设计;注重多方联动,搞好部门协同推进;注重项目带动,突破重点难点指标;注重宣传发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注重监测调动,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注重机制转动,提升能力素质水平。 (赵芳) (图片均为刘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