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5月25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报道 深圳四分之一公共场所将配备母婴室 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 《追寻她们的人生》赠书仪式举行 “双创在福建”首场活动在漳州举行 “文明株洲·身边最美”主题巡讲启动 宁波:为农民工子弟带去欢笑 河南女孩王娟:以手代步 追逐梦想 “最美”土壤生长出文明和谐之花 慈母言教画作引合肥民众乐参与 剑胆琴心铸检魂 巾帼建功展风采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伍学花一家用坚强、善良和无私的爱给社会带来满满正能量——

“最美”土壤生长出文明和谐之花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刘旭

这是一个和睦的家庭,乐于助人如今已成为家庭的标签。

这也是一个曾经苦难的家庭,尤其是家里的女主人,小小年纪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助,她的童年似乎只有看不见尽头的灰色。

生活总有五彩斑斓的时候,一家人也用坚强、善良和无私的爱给社会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

这个家庭就是来自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的伍学花、陈言人一家。人们常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可伍学花却撑起了家里的一整片天。

伍学花出生在不幸的家庭,母亲智障,父亲重病卧床不起,两个妹妹,大妹患有眼疾,小妹遗传智障。为了一家人的生存,小小年纪的伍学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受尽了苦。

贫穷与不幸,让她只读了两年书,不得不辍学。

15岁那年,伍学花的父亲离开人世。当时家里穷得连一块木板都拿不出,是居委会主任吴大妈挺身而出,帮助她安葬了父亲,还帮她找了工作。

那时的伍学花暗暗发誓,一定要自强不息,努力工作,不拖累别人,自己有能力后也要帮助别人。此后这也成了伍学花一家坚守的信条。

“破窑烧好瓦,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在伍学花的努力下,家里的条件渐渐改善,日子越过越好。可是好景不长,因为单位效益不行,伍学花这个几十年的劳模也下岗了。为了生存,她做起了生意,天天起早贪黑。但是更大的不幸却再次袭来,伍学花遭遇车祸,落下了残疾。

伍学花有宽广的胸怀,为了回报社会,她不顾残疾之躯,日夜编织毛衣,赚得工钱捐资助学,延续她儿时读书的梦想。伍学花的爱心成就了9名大学生。背着父亲上大学的江西医学院学生汪永生就是其中的一员。伍学花为汪永生的父亲送来了轮椅,编织了纱裤。她还带着女儿、孙女为汪永生的父亲喂水、喂饭、洗屎、洗尿……伍学花所做的一切,既不为名,也不为利,只为了不让自己童年的悲剧在别人身上重演。

伍学花助人慷慨大方,却对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非常苛刻。家里的电视老化严重,开机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出现图像,可伍学花却舍不得换掉买新的。孙女生病要打出租车去医院,伍学花教导孙女能走路就不坐车,能坐公交不打车。在伍学花的影响下,子孙学会了生活要简朴,学习要努力,长大了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伍学花的丈夫陈言人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得过省、市、区的先进个人。在伍学花的影响下,不理解妻子的陈言人慢慢地被感化,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回报社会,做起无偿家教。他辅导的孩子不少已经成人成才,留美留英的博士也不乏其人。

身教重于言教,伍学花无偿献血直到60岁。在伍学花的带领下,全家六人就有四人无偿献血,女儿更是从18岁开始就一直献血。

回头看伍学花一家,似乎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但她的家庭却实实在在地积淀着深厚的“最美”土壤,生长着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文明和谐之花。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