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5月21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闻天下 河南:抓好六个环节,做好中期评估 福建妈妈街头哺乳 呼吁建设哺乳室 山东商河农民带“农权”进城落户 贵定妇联“两学一做”宣讲组进村组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程惠芳潜心教育39年 妇联系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现场交流培训班在湖南韶山开班 为了更多群众从反家暴法中受益 宜昌创业路上崛起“她力量”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上严师 课下慈母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程惠芳潜心教育39年

新华社杭州5月20日电(孙江丽 余靖静)在浙江工业大学,许多学生谈到程惠芳老师,都会说,“经历了一个从敬畏到敬爱的心理过程”。

敬畏,因为她的严。程惠芳主要给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上课,她要求,无论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要学会查看国外文献,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经济学,用数学模型分析问题,用实证研究解决问题。

这还不够。学生在课堂展示成果时,程惠芳会提出一系列问题。一个小组讲,其他小组的学生也要发问。同时,全班推荐10名学生当评委,给每个组打分,成绩当场公布,占课程总成绩的25%。学生们都说,这“狠招”让他们感到异常紧张,上课没人敢打瞌睡、玩手机,课后还得恶补相关知识。

程惠芳用亲身经历鼓励学生们:“政府、企业经常请我参加座谈,只有充分准备、仔细倾听,才能在现场阐述独到的观点。我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成为‘问不倒’的专家。”

时间一长,即便是再有个性的“90后”大学生,也逐渐喜欢上程惠芳的课。有毕业生说,程老师表面上很强势,实际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许多东西在我们离开大学校园后,仍能从中获益”。

她的“严”,出了名。最得意的门生如果课前准备不充分,也会被严厉地批评;期末考评不合格,更不可能求情;毕业季,程惠芳要求学生凭真才实学找工作,而不是求着老师给推荐。

“做学问和做人是一个道理。学问做得要真,做人做得要诚。”程惠芳说。

涉及学生的日常生活,程惠芳却“温暖如春”。

天冷了,买毛衣送给贫困学生;让家境不宽裕的研究生当科研助理,资助回家路费……有人称她是“慈祥妈妈”,而她告诉青年教师,“莫以善小而不为。老师的点滴关爱,会在学生内心绽放出各种美好。”

她常在校园的道路上、在校车上、在食堂里和学生讨论学术问题。研究生王露露说,“讨论一开头,程老师常常一连七八个小时不停歇,劲头比我们年轻人还足。”

2006年,本科生郑丽萍突患骨癌,正在国外访学的程惠芳打电话、发邮件,鼓励她与病魔抗争。回国后,程惠芳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她对郑丽萍说:“如果你希望圆大学毕业的梦,我一定帮助你。看看书、写写论文,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忘掉恐惧。”

在程惠芳的关心和鼓励下,经历了几次手术的郑丽萍坚持完成了毕业论文,并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答辩。母亲节时,郑丽萍给程惠芳发来短信:“学生永远是您的孩子。”

程惠芳有多“牛”?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三八红旗手、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十大杰出女性、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她说,这“牛”也是吃“草”长大的——1953年出生于浙江东阳,父亲是工人,母亲不识字,10多岁时挑过180多斤的泥担子,后来被推荐上大学,毕业后成为浙江化工学院的教师。

改革开放初期,浙江需要大批经济管理类人才。1982年,程惠芳进入工业管理工程系。上世纪90年代初,她主持国际贸易专业建设,探索工业外贸“3+2”复合人才培养模式。1993年,她又接过了筹建经贸管理学院的任务,提出“开放办学、厚德育人、复合成才”的办学理念。2008年以来,浙江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她投身于企业转型和创新能力研究。2013年,她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全面提高开放经济水平的研究”。

她经常告诫青年教师,不要为了研究而研究,应该将个人学术与国家发展需求接轨,作出抉择后,就要做一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战士。

程惠芳说,如今的大学生从小衣食无忧,跟上一代人相比少了一些信念和斗志。她想对孩子们说:“中华民族正处在全面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青年人当志存高远,在报效祖国中实现自我价值。”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