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4月9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郑佩佩:微笑向前,遇见最美好的自己 用文字留住乡缘乡魂乡愁 资讯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文字留住乡缘乡魂乡愁

——访当代著名归侨女作家陈慧瑛

□ 中国妇女报记者 金勇 宋利彩

3月30日,作为厦门大学校庆9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陈慧瑛新书《有一种爱叫永远》首发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时隔26年,中国妇女报记者再次对她进行了采访。

记者:翻开您的新书,像下面这样的文字俯拾皆是,“红尘渡口,故乡之外,没有一个地方,能让我长久驻足频频回眸,能叫我魂牵梦绕朝朝暮暮”,请问新书《有一种爱叫永远》与思乡有关吗?

陈慧瑛:这本30万字的书,以乡缘、乡魂、乡愁为主线,收录了我在各个时期发表的47篇散文,时间跨度长达30年,最早有20世纪80年代写的,最近有2015年刚写的,其中还收录了我早期的一些代表作,如《梅花魂》《竹叶三君》《旧邻》《良宵》等。

书里的47篇散文,写的都是厦门的山川人物、风土人情,以及厦门从一个封闭的边疆小岛到国际名城的蜕变历程,书里的人物大多是侨港澳台胞,主要歌咏了他们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与取得的不俗业绩。

我祖籍厦门,出生在新加坡华侨之家,后来又长期做侨港澳台工作,我热爱海外赤子,甘心情愿为他们付出、歌唱,我的作品题材主要有两类:一个是祖国的题材,一个是故乡的题材,而主人公往往是侨港澳台胞和故乡的父老乡亲。本书取名《有一种爱叫永远》,说的就是对祖国、对故乡的爱永永远远。

另外,今年是我的母校厦门大学95年周年校庆。作为厦门大学的校友,这本书能作为对母校的献礼,我非常高兴,我愿意为我的母校做力所能及的任何事情。

记者:早在1990年,中国妇女报记者曾对您进行过专访,并预言式地使用了《请记住这颗并非<无名的星>》的文章题目,请问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您是如何坚持文学创作的?

陈慧瑛:我的工作经历非常丰富,“文革”后在厦门日报做过10年的副刊编辑,后来又连任四届厦门市人大常委、人大侨台外事委员会主任、五届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等职,这些都给了我无穷的创作灵感。

20世纪80年代我在厦门日报社工作时,厦门特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很多侨胞为特区建设贡献力量,这激起了我的热情,我在家当编辑,出门当记者,深入工矿企业、农村、学校、工地,机场、码头等进行采风,写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包括散文和报告文学。

当时,我家小到容不下一张书桌。一家6口生活在一间19平方米的房子里,我每天忙完报社的工作和家务之后通常都晚上10点钟了。一个小板凳放在床边,一个台灯用报纸盖住,我便开始了一天呕心沥血的创作。散文《旧邻》写了我的老邻居版画作家孙煌,文中描写的情景正是那时最真实的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每日每夜,他雕刻着、我涂写着,各自努力摆脱众声相扰的现实,为了心中善的世界、美的精灵。”《无名的星》《展翅的白鹭》等作品都是在那个时期完成的。

记者:您有多篇作品入选各种文集和大、中、小学教材,这对作家而言是很大的肯定,您觉得原因有哪些?

陈慧瑛:在我的大半生里,一半时间为工作,另一半时间奉献给了我热爱的事业——文学。一直以来,我的想法是,生活肯定有很多的苦难、不平和艰辛,但生活的主流一定是前进的、光明的,所以我总想把这种真善美带给社会,让快乐的人更快乐,给忧伤的人带来一抹亮丽。我很认同别人对我的一段评价,“陈慧瑛即使写忧伤,也是一种很美丽的忧伤,也是带着亮色的忧伤,她的笔下从来没有颓废,颓废与她绝缘。”这是我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歌颂真善美,即使写灰暗,也带着一抹非常明朗的亮色,用今天的话说叫正能量。

因为家学渊源,我的祖父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是前清举人,父亲是东南亚的文化名士,诗书并秀,和著名作家郁达夫等是忘年之交。从小耳濡目染,我对艺术的追求精益求精,每一篇稿子至少改10遍,有时候几十遍,改到最后经常面目全非。我愿意把最干净的文字,最美的篇章奉献给我的读者。我愿意把一杯白开水凝聚成一个冰淇淋,而不愿意把一块糖放在一大锅白开水里面。我的文章入选大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也是社会对我的艺术追求的一种回馈吧。

记者:作为归侨,十年浩劫中您曾经历种种艰辛甚至不公,有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

陈慧瑛: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幼承庭训,母亲在我手心里写的第一个词就是“中国”两个字,父亲对我的启蒙教育是:中国有长城,有黄河、长江,中国的这片土地就像一只公鸡,又像一片枫叶,我从小就向往这片祖国的大好河山。祖父教我的第一首诗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土之恋在海外游子的心中熔铸成血浓于水化不开的情怀。

我的祖父、外祖父在新加坡都是儒商,我本可以过锦衣玉食的生活。自20世纪50年代末回到厦门,我就没想过再离开祖国。

厦大毕业后,我因为海外关系复杂,被发配到太行深山当农民,海外亲人一封接一封的来信催促我出国。望着茫茫群山,我心里在想,这是我的祖国,祖国正在经历危难之秋,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离开就是一种背叛。这种信念,使我有决心有勇气选择留在太行山,度过了人生中最艰辛的6年时光。在太行山上,我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反哺给当地农民,办板报、开夜校,还因此连年被评为劳动模范。

记者:您是如何安排退休之后生活的?近期还会有新作面世吗?

陈慧瑛:尽管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但人生没有止步,依然老骥伏枥,奋斗不已。3年来,我走遍了福建48个县市区,深入到社区、企业、海岛、渔村、大山之中进行采风,我的另一本新书《心若菩提》,就是这三年采写的文章集,不久也将出版。工作岗位可以退休,但人生没有归程,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奋斗不已。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