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周丽婷
中国妇女报记者去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滦南爱心小院创建者高淑珍那天,正好碰上这样一幕:
68岁的孟兰芝代表,因为两个月前摔倒导致两脚粉碎性骨折,只能坐着轮椅来开会。下午的会议结束后,孟兰芝要回房间,可是有一截阶梯无法通过。60岁的高淑珍离开会场也晚,看到这个情况她啥话也没说,就和一个小伙子抬起轮椅上的孟兰芝,佝偻着身体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下走。
看到她伸直腰,中国妇女报记者问,“累吧?”高淑珍回答:“出这点儿力气,不算啥!”
高淑珍,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小儿子王利国4岁得了类风湿,落下残疾,到上学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办个小课堂。由于附近村庄也有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家里响起读书声。
“炕头课堂”一开就是十几年。陆陆续续,她接收了39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起先,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们,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后来,为了让孩子们少受罪,她索性让他们都住到她家里,免费吃住、免费读书。高淑珍为多挣几个钱,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时下大雪没有集市,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她说:“我一天出去挣10块、20块,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她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感召来一批批志愿者,投入到关爱、教育残疾孩子的行动当中,高淑珍的家变成了“爱心小院”。
“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高淑珍因此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等。2013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社会上的人都那么关心我们小院,我也给大家报个喜信儿,小院变成大院了,我回去就开始装修,很快孩子们就可以住上了。”高淑珍说。
高淑珍的“爱心小院”原本是几间平房,孩子们在那里生活、学习很拥挤,去年,滦南县政府特别为“爱心小院”批了10亩地建了新教室。“平房变成了二层楼,地方宽敞了,不仅老师和孩子们上课、住宿的地方可以分开了,还专门设计了图书室,院子里还有健身器材,方便孩子们做康复训练。孩子们都盼着住新房呢!”高淑珍对中国妇女报记者说。
高淑珍说:“我常常告诉孩子们,这么多好心人关心、帮助咱们,你们要好好学习,有了一技之长赚钱养活自己,减轻点社会负担,不能老伸着手跟政府要钱。”
高淑珍识字很少,因此每次开会,她格外专注,“你看,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我就用笔一行一行地听着、跟着,讲到和咱老百姓生活有关的,我就划出来。”高淑珍拿着政府工作报告给记者一页页地翻看。
“报告里不是说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吗,我那个小儿子就在家正办这个呢!昨天他给我来电话说,商标已经注册下来了。”高淑珍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说,这很适合残疾孩子。
目前,“爱心小院”里有五六个孩子已经十七八岁了,高淑珍的小儿子也20岁了。“他们虽然腿脚残疾,但脑子很好用。”
高淑珍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儿子想引领几个残疾孩子们做电商卖些农村土特产,比如核桃、米面、鸡蛋什么的。高淑珍说,“我觉得儿子这个想法儿好,他们能够有一技之长,能够自力更生,这不是也在给社会减轻负担吗?我总跟他们说,要知道感恩,这么多人关心、帮助咱们,不能忘了。一个人活着别怕难,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得奔着有希望的生活走。”
考虑到孩子们以后的生活,高淑珍这次带来的建议,是希望社会、政府能帮助残疾人发展电子商务,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回报社会。
高淑珍,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没有雄厚的资金,但是她用慈爱的心竭尽所能地护佑残疾孩子,为这些不幸的孩子撑起一片蓝天。今年两会要讨论慈善法草案,她也给予关注。“我觉得立法好。法就能够匡正规范人们的行为,能把慈善捐赠的钱用得明明白白,用在刀刃上,不让慈善走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