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3月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知·道 国际视野和大众创业时代的中国女性创业 凯伦·库珀:以“电影苑”打造影迷圣地 观察农村剩男现象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 女学书馆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8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凯伦·库珀:以“电影苑”打造影迷圣地

凯伦·库珀(Karen Cooper)

“电影苑”(Film Forum)

■ 陈亦水

纽约市西区的格林威治村,如今已被世界文艺圈和当地旅游业,共同打造成一方充满“布尔乔亚+波西米亚”的文艺小资异托邦世界。

但有一个地方例外:“电影苑”(Film Forum)独立影院。从创建至今,电影苑一直坚持独立电影和珍贵电影胶片修复的选片口味,成为无愧于上个世纪艺术理想的当代标志。

和纽约大多数独立艺术空间一样,电影苑也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运动的革命浪潮,最早坐落在曼哈顿西88街,起初只有50把折叠木椅和两块屏幕,其中一块仅作备选,只放映反主流文化的独立电影。尽管受到当时纽约文艺青年的青睐,但每年不到20万美元的预算,令它很快陷入捉襟见肘的绝境。

而谁也不曾想到,它后来竟被一名“外行人”,妙手回春般地打造成今天的纽约文艺地标之一。

这个“外行人”叫凯伦·库珀(Karen Cooper)。1972年,年仅23岁、几乎毫无经验的她,开始接手经营电影苑。在坚持独立院线的同时,库珀不仅积极挖掘电影界的新人、将电影苑定位为为新人提供展示才华的艺术舞台,还主动和电影商搞好关系,吸引了大量投资。一时间,这个独立电影院积攒了良好的口碑,不仅很快成为纽约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其规模也扩大了两倍。1975年,电影苑迁至繁华的南城瓦茨街,新影院容纳300多名观众,年预算也超过60万美元以上。

随着全球冷战地缘政治格局的不断松动,库珀女士对于电影论坛影院的选片倾向,从美国本土的独立电影,开始扩大到其他外语独立电影。例如她曾在20世纪80年代作过三大德国电影导演——法斯宾德、赫尔佐格和维姆·文德斯的20世纪70年代作品回顾展。这一举动立刻引发了纽约影迷对德国电影的浓厚兴趣,甚至还推动了同时期美国学界对德国电影的研究热潮。

1989年,整条瓦茨街因纽约城市改建规划而重整,电影苑于是再次搬迁。这次库珀女士决定耗资320万美元,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影院:新影院拥有3块银幕、将近500个软座位,365天向公众开放,每年拥有250万观影人次,新址选在与瓦茨街仅隔两条路的休斯顿街,即今天所在的位置。

如今,电影苑已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独立艺术电影院。2010年,在电影苑成立40周年之际,美国当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了一场以库珀女士命名的纪录片展映周:“凯伦·库珀全权出品:电影论坛纪录片首映40年”。

库珀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经说:“我觉得,一定还有很多人很不满意主流商业电影的那些陈词滥调,人们一直寻找充满挑战、有某种颠覆性的电影。”坚持独立电影的选片理想,一直是这家独立电影院最迷人的地方——只不过,所谓“独立电影”的概念,已变得愈发可疑:如果在电影苑成立的年代,它指的是反美国主流文化的电影,那么在新自由主义所主导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电影苑对“独立电影”的选片口味,则更倾向于“反”非西方民族国家主流文化的作品。

无论如何,在凯伦·库珀的支持下,电影苑几经周转,一跃成为纽约著名的文化象征与世界影迷心中的圣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