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刘旭
江西省兴国县是中国著名的将军县,孕育了56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兴国县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革命战争年代,兴国县为国捐躯的烈士有5万多名,其中,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就达1.2万多名,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
受战争创伤、地理环境的影响,兴国县欠发达、后发展的现状长期存在。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称兴国人民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如今,当地党委政府把扶贫攻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老区人民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该县埠头乡枫林村铭恩新村村口的墙上,粉刷着这样一句醒目的宣传标语。埠头乡宣传委员廖玉芳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为了让老乡们逐步过上小康生活,铭恩新村规划建设了农贸中心、医疗中心、幼儿园、敬老院等配套设施,实行供电、供水、保洁等统一管理。
“我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在自家的客厅里,村民胡世瑞激动地说。胡世瑞以前住在瑶前组,那边没有路,连摩托车都进不去。2013年,胡世瑞受益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住进了铭恩新村。胡世瑞如今在新村的幼儿园当门卫,空闲的时候教教孩子们书法,加上老家土地流转的租金,一个月也有不错的收入。说起现在的改变,他的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在兴国,还有更多的老乡像胡世瑞一样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打出的精准扶贫“组合拳”。
据兴国县妇联主席李晓玲介绍,一批精通家政业务的“兴国表嫂”如今正活跃在家政服务市场。
“表嫂”在当地的客家方言中是对已婚妇女的统称。以前,兴国的“表嫂”们上山砍柴、下河挑水,一直传承着吃苦耐劳的优良秉性。苏区时期,当地青壮年男子大多数上了前线,“表嫂”们就成为后方生产的主要劳动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表嫂”在脱贫致富中的作用,从2013年开始,兴国县妇联联合县精准扶贫办等部门每年开展“兴国表嫂”家政服务系列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护理、保洁、月嫂等多种家政服务内容。“之所以选择家政服务作为培训内容,主要是家政服务市场越来越广阔,‘表嫂’们就业空间大,另外这样的就业扶贫方式见效快,脱贫也快。”李晓玲说。
不仅仅专注于就业扶贫,兴国县还重点打好产业扶贫这记“重拳”。当地确定了烟叶、油茶、脐橙、蔬菜、灰鹅、红鲤鱼等10项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生姜、百合、毛竹、肉牛、绞股蓝、金银花等特色产业,使产业扶贫更具针对性。针对每项产业,当地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激励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如贫困户种植蔬菜2亩以上的,补助基础设施建设费、农资种子费1000元/亩;自行种植油茶5亩以上的,经验收合格,一次性奖扶补助1000元/亩等。
此外,当地还建立了扶贫“1+n”综合施策框架,“1”就是突出一项主要扶贫措施,“n”就是辅以其他扶贫措施,综合施策,有效脱贫。以“教育扶贫+n”为例,当地实施红军后代贫困学子关爱工程,全县有881名红军后代及孤儿贫困生享受了免费就读和生活补助,1422名在校大学生享受 “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8014名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376名幼儿享受资助。通过“教育+搬迁+就业+保障”的综合扶贫措施,该县埠头乡垓上村低保贫困户刘扬泉的新家已安置在铭恩新村,政府还为其提供了村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目前,刘扬泉一家人均年纯收入已达到7000余元。
兴国县还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紧密结合精准扶贫,创新推行农村学生营养餐供应共建共管共享新模式,辐射带动了8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有当地特色的精准扶贫工作新路径。
兴国全县约9.5万名学生享受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每人每餐的补助标准为4元,每天需要消耗蔬菜2.86万公斤、猪肉1.44万公斤,每周需要鸡蛋和鸡腿9.7万只。基于稳定市场需求,兴国县敏锐地认识到,必须将这一需求同产业扶贫紧密对接,引导供餐企业和贫困户合作共建营养餐食材专供基地,在破解贫困户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同时破解供餐企业放心农产品买难的问题。
在当地通过公开招标引进的学生营养餐食材加工配送企业,中国妇女报记者从公司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来自本地的食材供应还远远不足,希望有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企业合作。“政府对我们有很多支持,作为企业我们也要配合好政府的精准扶贫工作”,这位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