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水窖”15年历程回顾
2000年,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制定之时,为了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国妇联提出“举全国妇女之力,建西部美好家园”的号召,帮助西部贫困干旱地区群众解决饮水困难,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社会力量实施了“母亲水窖”项目。15年来,“母亲水窖”项目在25个省(区、市)建设集雨水窖13.94万口,集中供水工程1698处,改善了534所农村中小学校饮水卫生状况,帮助290万人获得安全饮水。
15年来,我们坚持了创新思维,不断探索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扩大项目的社会效应。回顾起来,大致经历了四个战略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项目立项与实施阶段,着重解决西部地区妇女基本生存的主要矛盾,通过建水窖、集中供水工程,为缺水地区提供简单而有效的饮水解决方案,方便群众用水。
第二阶段,项目扩展阶段,开发以水为龙头,开展沼气、种植、养殖、卫生、庭院美化等“1+N”综合扶贫开发模式,力求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生活、生产和家庭环境。
第三阶段,项目升级阶段,配合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精神,将安全饮水贯穿到项目的整个过程,并延伸到校园。
第四阶段,项目转型阶段,从现实需求逐渐转移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水资源保护,降低因环境、水污染对人的健康带来的影响,目前这个转型还在继续。
“母亲水窖”的效益
一、积极有效地配合了国家扶贫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安全用水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到2015年将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减半”的重要目标。15年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基于人权方针,与各级水利、农业、环保、卫生等机构开展良好合作,在饮水安全、卫生设施建设和改善环境卫生等方面,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试点示范。同时,项目将水资源援助与经济援助相结合,在保障用水安全的基础上加强妇女能力建设,帮助项目地区有效改变了“水贫困-生态贫困-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2001年“母亲水窖”被纳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2005年项目被纳入《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2010年项目被纳入《2010-2013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全国集雨集蓄利用规划》,2012年中国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宣读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专节介绍了“母亲水窖”项目对国家扶贫战略的积极作用,作为公益项目,“母亲水窖”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帮助项目地区群众平等获得水资源,助力农村经济贫困状况的改善
首先,改变项目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收。“母亲水窖”项目对项目地种植业、养殖业和小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项目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人均收入得到1000元~5000元不等的提高。
其次,改变项目地区劳动结构,促进非农就业。项目实施后,妇女们从繁重的取水劳动中解脱出来,数据显示,集雨水窖使受益户平均取水时间从45.5分钟降低到了11.3分钟,集中供水工程则从13分钟降低到0.27分钟。受益家庭选择外出务工和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明显增加;同时,在资源、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也吸引大量外出务工村民回乡创业,提高了收入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三、维护妇女健康福祉,助力社会和谐发展
首先,重视满足妇女的健康服务需求,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妇女生存状况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缺水和饮水不安全严重威胁着她们的健康,使她们的贫困问题形成恶性循环。“母亲水窖”项目把妇女健康与消除贫困相结合,提高了妇女们对健康保健知识的正确认知率,有效控制因饮水而感染疾病的情况,减少医药费用支出;通过卫生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培训,有效地改变了她们因长期用水不便养成的不良卫生习惯。
其次,保护和改善妇女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和人居环境,努力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将“母亲水窖”纳入项目地整体建设规划,成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助推剂;从源头干预,引导妇女开展水源地保护,绿化美化环境,推行改厕改灶,实现水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培养妇女发展能力,为赋权、赋能妇女做出积极努力
首先,实现了妇女平等获得水资源的权利。水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资源,缺水地区由于自然或生态破坏等原因,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很低,致使妇女及其家庭不能公平地获得水资源。项目的实施,使妇女们获得平等用水的权利,基本生存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
其次,增加了妇女参与社区管理的机会。妇女参与社区管理与发展,是提高妇女地位的保障。“母亲水窖”项目从设计到具体执行,强调女性在项目中的主体地位,让受助地的妇女参与水窖管理,鼓励受益妇女在家庭和公共事务中的充分行使话语权。
第三,培养了妇女的参与意识与发展能力。妇女发展能力的缺失,是阻碍她们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争取自主、平等与赋权的“瓶颈”因素。项目的实施,使妇女在项目培训中学习农业技术,参与用水决策等,培养妇女提高参与的主体意识、自身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帮助妇女走入经济领域,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五、依托专业的管理和传播,项目实现品牌化
“母亲水窖”实施15年来,以其愿景使命、救助规模、社会参与度和募捐额度核心指标考量,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公益项目品牌之一。
第一,项目致力于维护妇女的基本权益,在支持和帮助妇女公平享有公共资源,提升妇女发展能力的使命上与基金会宗旨高度契合。
第二,社会参与广泛,忠诚度较高。项目实施总规模近9亿元,形成了多元主体、社会参与、财政支持的项目格局。
第三,项目高度重视内部管理,各级项目实施机构成立了以妇联、水利、扶贫等单位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明确负责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
第四,加强公信力建设,做到财务管理、善款使用、项目实施、监督结果的“四透明”,15年来,社会认可度逐年攀升。
第五,项目获得“中华慈善奖”、环球慈善项目奖、2010年中国慈善高效奖、社会性别平等公益广告大奖、英国国际视觉传播协会“号角·中国”可持续发展事件奖等重要奖项。
十五年来,在政府、企业、专家、公众、媒体的共同作用下,“母亲水窖”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产生了广泛的品牌效应,从一定意义上看,“母亲水窖”与其他国内知名公益项目共同开启了项目品牌化的新进程。
今后的发展
为配合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题》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大局,“母亲水窖”项目在今后五年中,将继续秉持机制、制度创新的基本理念,以“水”为核心,坚持节约和保护优先的基本原则,以安全饮水、卫生环境建设、水源地保护及水文化继承培育为主要框架,发动妇女参与“生态家园”建设,构建人-水-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拓展项目内容,扩大项目覆盖范围
在继续做好集雨水窖和集中供水工程,配合政府解决干旱致贫问题的同时,项目拓展思路如下:
安全饮水逐步向城镇社区拓展,扩大项目受益群体的覆盖面;
在项目点,组织水源地保护巾帼志愿者队伍,通过宣传倡导,提高妇女、儿童、家庭水保护意识和能力;
与国际国内相关机构和专业企业合作,整合内部资源,共同推动项目实施地的水源地保护与环境改善,如绿化、节水、垃圾分类处理、卫生厕所、风电互补型太阳能路灯等技术与设备,建立生态美好家园示范点,并逐渐推广复制。
二、创新管理理念,确保项目高效良性发展
(一)坚持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互利多赢的开放战略,实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公益行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科技创新与项目内容有机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等四个结合,全力推动项目的提质增效。
(二)实施科技创新推动项目发展策略。加强前沿科学技术与项目需求的对接,如,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风电互补太阳能路灯技术设备、卫生节能厕所等,促进科技成果在项目中的成功转化,为项目注入新活力。
(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建立“母亲水窖”项目需求库,将项目可行性审核前置,缩短项目执行周期,提高项目落实精准度。
二是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建立项目大数据系统,与政府相关部门、捐方、受益方增加信息反馈,通过信息互动,增强项目效益精准,提高政策建议力度。
三是完善项目监督机制,组建志愿者团队,定期与不定期对项目开展检测,加强监管力度。
三、搭建多元化合作平台,聚合更多智慧和力量
一是建立水生态公益联盟,联合相关机构、企业、专家学者、基层工作者、妇联系统建立水生态公益联盟,共同开展与水、环境和健康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展学术交流,适时举办“水论坛”。
二是开展国际合作,学习国际先进项目经验,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坚持项目“走出去”,开展“母亲水窖”走进非洲等欠发达地区的公益援建活动。
人类在解决水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面临的困难还很多,道路还很漫长。“母亲水窖”项目将一如既往地与社会各界携手合作、积极行动,为生态安全,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