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什么?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万物之本。
如果没有水,世界将变成怎样?
干旱、荒芜、满目疮痍。
一口润泽心田的水窖又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
15年前,一项旨在帮助西部贫困干旱地区群众解决饮水困难的公益项目,由全国妇联、北京市政府、中央电视台发起,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社会力量组织实施。
15年中,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推动下,“母亲水窖”公益项目已成为覆盖全国、影响深远的大型公益行动,助推我国西部缺水地区母亲和家庭生活状况不断改善。
15年后,13.94万口集雨水窖、1698个供水工程和534处校园安全饮水工程,遍布在全国25个省区市的村庄和学校,解决了中西部地区290万贫困群众的饮用水困难,让千万个世世代代在干涸中挣扎的贫困母亲萌生出新生活的希望。
从1到13万的“母亲水窖”故事
一个背水桶、一副扁担,还有一位被压弯了腰的驼背妇女,就是缺水地区妇女曾经的生活剪影。因为男人下田耕作,挑水或背水就成为妇女承担的家务。在一些山区,娶来的媳妇儿甚至被称为“背水媳妇儿”。
19岁就嫁到陕西省延川县李家圪塔村的康珍珍,吃一点水都要到五六里路远的老山沟里去拉,十多年来就因为无水吃尝尽了苦头,曾经一向快人快语的她也变得沉默了。
2000年,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会同有关部门赴西部调研。尽管事先知道那里缺水,严酷的现实还是极大冲击了调研者的想象:水比油贵、水比肉贵在很多地方绝非夸大之词。凡严重缺水的地区,无一例外都是最贫穷的地区。干旱不仅意味着缺水,更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
“母亲水窖”项目实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甘肃省漳县三岔镇刘家岘村是“母亲水窖”落地第一村。村民汪六十至今都清楚记得,2001年夏日的一天,村干部带着修水窖的人第一个进了他的家。从那一天起,他家就再不用喝红土水窖里不干净的水了。
“修了一眼水窖,觉得好,就自己又修了一眼,院子里蓄的水洗衣服、浇菜园子、喂牲口,屋顶上蓄的水供人吃喝洗漱,再也不缺水了。”“母亲水窖”项目的实施,使汪六十重新燃起了生活的信心,心里敞亮了许多。
有了水,农民心中快要枯萎了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萌出了新芽,于是便有了鲜艳的花朵,翠绿的菜蔬,有了院子里咕咕欢叫的老母鸡……
变化在一天天的发生。
康珍珍说,现在可比以前轻闲多了,除了农忙,还种几亩果树,自己家吃不了,就拿去卖。有了水,果树的管理也方便了,苹果个儿也大了,颜色红扑扑的,拿到集市也有人要。而且,她还在房前屋后种几块菜地,多浇点水,经常能吃新鲜的蔬菜。看到家里的新变化,丈夫也不出去打工了,两口子踏踏实实种果树、种庄稼,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了,每年收入可以增加两万多元。
“‘母亲水窖’项目实施前,我们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生产发展落后,收入少。有了水窖,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母亲水窖’使大家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水窖不仅解救了村民,更是让这块土地充满生机,水窖里的水不但滋润着土地,更是滋润着村民的心田。”说话的是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南湫乡岳后渠村的村民刘凤莲。
……
据了解,截至目前,“母亲水窖”项目已在全国25个省区市建设集雨水窖13.94万口、集中供水工程1698处、改善534所农村中小学校饮水卫生状况、帮助290万人获得安全饮水……
从传统水窖到综合发展模式
水窖是西部地区人们抵御干旱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传统的自建土水窖多为黏土抹面,少数用砖砌成,集水后封闭窖口,经一段时间沉淀,窖中的水才能饮用。这样的水窖渗漏严重,没有卫生保证。
在传统水窖的基础上,“母亲水窖”采用水泥、青砖等建筑材料,由水利科技人员根据不同地质地形进行专业设计,形成了包括窖体、集水平面、导水槽、窖口密封等关键要素的设计标准和工程规范,有效提高了集水效率和防污能力,减少了窖体渗漏。
“母亲水窖”由专项公益资金按统一标准投入,政府资金做相应配套,农户投入劳动力,统一购买修建材料,按统一设计标准组织施工,把原本的个体自救行为组织成社会各界协力推动的公益行动。
15年来,“母亲水窖”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拓展所承载的公益内涵,目标指向也从单一解决饮水困难,发展为解决生活、生产用水和改变生活方式的多元目标。
2003年,在深入调研受助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村民需求的基础上,中国妇基会推出了“母亲水窖”2.0版——“母亲水窖1+N计划”,即以水窖为龙头,集沼气、种植、养殖、卫生、庭院美化等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从重点解决群众生活用水困难发展到解决人畜用水、生产用水,积极推广安全饮水工程,加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母亲水窖2.0”也将“母亲水窖”的公益内涵从生活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从满足生活必需发展到美化和提高生活水平。
2011年,以解决农村学校师生安全饮水为目标的“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项目完成论证和框架设计。8个月后,第一个项目在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州县大龙镇抚溪江小学建成,解决了700名师生的安全饮水问题。
河北省兴隆县苗儿洞村前的小溪不知道流淌了多少年,溪水四季不绝,甘甜可口,村民世代饮用小溪的水。离小溪稍远的村民自家打了水井,几米深就能打出水来,井水同样甜。从前几年开始,溪流越来越细,很快断流了。没过两年,井水也干枯了。世居这里的村民从来没有想到,饮水会成为他们的第一生活难题。
2014年,“母亲水窖”落户苗儿洞村,村民们的饮水难题得以解决。而如今,这里的“母亲水窖”早已升级成了高大上的要素完备自成系统的小型供水工程。水源是两口水井,分别为3米和110米深,装有水泵和控制系统,供水管道通到全村230多户人家。一些村民家厨房中的自来水龙头还加装了热水器。
“母亲水窖”启动时,全国还有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上达标的安全水,其中的80%在中西部地区。
“母亲水窖”的巨大成功,为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实践经验。
2005年,国家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并将这项工程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规划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3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可以说,2005年以后的10年中,“母亲水窖”的几个版本同步实施,发展的趋势是,执行母亲水窖集雨水窖的项目数量呈下降趋势,原有的母亲水窖集雨水窖大都已过渡到母亲水窖“1+N”综合扶贫模式。“集雨水窖”的姊妹篇“小型供水工程”和“校园安全饮水项目”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已在全国建成1698座小型供水工程和534套校园安全饮水装置。
从上到下各级妇联组织的精心呵护
在中华民族的语汇中,“母亲”一词还有着更深刻广博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公益项目中导入性别概念的实质,是宣示男女平等的文明理念,表达社会对女性的重视和尊敬,在“母亲水窖”的公益实践中,将赋权女性、性别平等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 ,培育和发扬了感恩母亲、造福母亲的民族价值观。
15年里,“母亲水窖”工程在各级妇联组织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不断茁壮地成长。历届全国妇联领导对“母亲水窖”的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凡有重要公益活动必亲自到场;各级妇联将组织实施“母亲水窖”等公益项目纳入工作职责,成为联系党委、政府和公益机构的结点,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母亲水窖”等女性公益项目也给妇联注入了新的改革发展动力,提高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
精河县的托里乡旦达盖地区和博乐市的青得里乡牧业区亚麻滩定居点,都隶属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这两个地方海拔高,交通闭塞,年均降水量182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558毫米,世代靠天吃水。每到冬季,当地居民只有到30公里以外运冰化水,再加上人畜共饮,导致传染病流行,农牧民生活生产十分艰难。
为了尽快解决这里农牧民的饮水问题,州妇联工作人员数次到当地调研,协调水利、卫生专家实地考察,与当地党委、政府反复沟通,积极向上级妇联组织和中国妇基会反映情况。2005年9月和2009年8月,“母亲水窖”公益项目终于在这两个地区落地。
西藏察隅县竹瓦根镇知美村地处大山深处,距县城120公里,仅有一条骡马驿道与镇政府相通,村民每天要爬到山上背水。2008年,为了在知美村修建“母亲水窖”,县妇联工作人员行程800多公里,4次到村寨走家串户了解情况,从项目选址直到水窖建成,吃住在农户家中全程跟踪,并带领村中闲置劳动力投工投劳近千小时。水窖施工时,和乡亲们一道劳作,渴了喝口泉水,饿了吃点糌粑,直到水通到每家每户才放心地离开。
从企业到普通人的强大公益感召力
从第一口水窖开始,“母亲水窖”项目旺盛的生命力就从未熄灭。
迄今为止,“母亲水窖”累计实施规模近9亿元。其中,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每年筹集的专项资金都达到数千万元。
作为首家捐助“母亲水窖”的“财富500强”企业,百事公司及其员工迄今捐款总额超过5500万元;中国光大银行累计捐款2842万元;完美(中国)有限公司累计捐款2200万元……“母亲水窖”捐赠机构名录中,包含众多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
同时,一大批并不富裕的普通人也慷慨解囊,加入捐赠队伍。
转业军人刘乾坤自2006年起化名“红兵”每月通过邮局向“母亲水窖”捐赠善款,坚持数年之久。妇基会费尽周折,才搞清了他的真实姓名和身份;离休干部沈奉真2005年得知“母亲水窖”情况后,当即捐助2000元,而当年她的月工资只有2400元。
张丽荣、韩志潭是北京一对年逾八旬的老夫妻,他们的工资收入不高,生活十分简朴,但老两口每年都向“母亲水窖”捐款。每次捐款都是很早从家里出发,乘坐公交车来到妇基会,把钱直接交给“母亲水窖”办公室。老人说,坐公共汽车来可以省下汇款手续费和打车钱,把这些钱攒下来,留给最缺水的老百姓用。
小女孩解喆惠从妈妈的口中知道了“母亲水窖”,坚持用每年过生日得到的钱捐助一口“母亲水窖”。每到过生日时都会问:“妈妈,哪天带我去捐水窖呀?”2010年过8岁生日时,她让妈妈帮助举办了一个“母亲水窖”主题慈善生日会,她对准备给她买礼物的小朋友说:“不要生日礼物了,把钱省下来,我们一起捐给‘母亲水窖’吧!”
……
在“母亲水窖”的捐赠人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15年来,众多社会公众人物投身“母亲水窖”公益事业,担任形象大使,他们中有演艺界著名人士成龙、梁朝伟、萨日娜、于和伟、古天乐,有歌唱家韩红,还有著名电视人倪萍、敬一丹、任鲁豫、朱迅等,他们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带动了许多爱心人士参与这项公益事业。
“母亲水窖”作为公益机构发起推动的民生工程,还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资金与中国妇基会筹集的专项公益基金叠加使用,极大增强了“母亲水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在现代公益理念引领下,始终遵循科学理性的发展路径,“母亲水窖”切中民生急需,又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因此得到了社会的高度信任,并产生了巨大的公益感召力,创造了单一公益项目募集慈善资金的“奇迹”,保持了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
15年中,国家在进步,因水致贫地区的缺水状况也在逐年改变。但是,“母亲水窖”已经深植于受益地区母亲和家庭的记忆中,成为中国社会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公益项目之一。
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国家性别评估——中国》报告指出:“母亲水窖”减少了妇女用于取水的时间,增加了她们参与其他生产活动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15年励精图治,15年不懈创新。今天,“母亲水窖”已经是尽人皆知、广受赞誉的公益品牌。她浸润着大地,滋润着人心,她在每个母亲的心中闪烁着光芒,永不熄灭。
2015年7月2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将国际编号为207715号小行星命名为“母亲水窖星”。从此,苍穹中,有了一颗以中国的公益项目命名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