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肖思思 李亚红
近日,一条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中,一名白衣女子在医院大厅情绪激动,怒斥“黄牛”将300元的挂号费炒到4500元,指责医院与“黄牛”里应外合,害得她从外地赶来排了一天队都没挂到号。
“黄牛”肆虐!这样的一幕又哪里仅仅局限在事发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神经触痛,议论汹涌。公众期待追踪原委,更渴望获得一个答案:在鲜明的“零容忍”口号下,近年来密集出台的医治炒号“黄牛”举措为何如此羸弱乏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猖獗“黄牛”真的成了不治绝症?
面对汹涌舆情,事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回应称:事件发生在1月19日,视频中的女患者未挂上脾胃病科专家号,发生了视频里的一幕,并拨打110报警。经医院初步调查,此次事件无保安参与倒号的行为及证据。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最终结论以警方调查核实为准。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26日表示,“号贩子”严重扰乱医院治安和就医环境,在社会上造成很坏影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对依法打击“号贩子”的态度是明确的,对“号贩子”现象,尤其是医疗机构内部个别不法人员内外勾结的行为,始终采取“零容忍”。
“黄牛”猖獗,何止北京。
在广州,中国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指导专家组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邹小兵教授的号源成了“黄牛”眼中的香饽饽。
“一些从外地来的患儿家长告诉我,为了给孩子看病,除了往来交通跋涉,还从号贩子手中花5000多元买我的号。我很为家长难受,也为自己难受。”邹小兵说。
据调查,“黄牛”炒号有四条途径:一是和患者联系后,拿着患者的就诊卡到医院彻夜排队“占坑”挂号;二是“号贩子”拿着患者的病例和就诊卡找医生,说是病人亲属,请求医生加号;三是“号贩子”24小时不断线地通过电话、网络预约挂号,抢占号源。一旦找到买主,就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取消,然后用买主信息立即重新预约;四是把预约上的号直接卖给患者,患者拿着不是自己名字的号看病。由于医院无权查患者的身份证,遇到不配合的患者,医院也无计可施。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委员高小俊介绍,目前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提供号源的整体预约率还不到30%,也就是七成以上的号源并未约出,其中大多是普通号和专科号。号源全部约满的情况,集中出现在知名医院知名科室的高职称专家号上。
业内建议,继续加大对号贩子的打击力度。高小俊说,患者可随时向公安机关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供线索证据。
重要的是,回归就医公平,不仅要严厉打击“黄牛”,还需要铲除“黄牛”生存的土壤。
高小俊说,大医院专家号源的稀缺和患者需求间的资源供给矛盾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仅通过对单一预约平台服务方式的调整难以完全解决。“结构性”挂号难现象,需要通过对医疗资源布局的调整、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完善等多种方式解决。
“真正搞好基层医疗,把患者留在家门口,才能让‘黄牛’没有生存的土壤。”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医改办主任黄飞认为,“黄牛党”仍存在,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基层医疗薄弱。
黄飞介绍,广东省正推进分级诊疗,对县域内的患者流向作精准分析,找出患者“流出”的科室,即基层的弱项,通过对口帮扶给基层补短板。在这样的“精准帮扶”下,长年人满为患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门诊量往年呈两位数增长,而2015年负增长4%至5%;第二梯队医院门诊量也开始负增长或与上年持平。
“医院有副主任医师,有主治大夫、住院医生等等,他们看病都训练有素。并非所有的疾病都要找专家,也不是非要找到哪个专家才行。真的没必要从‘黄牛’那里花天价买号。”邹小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