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储鑫
近日,西安某高校开设了一门“青春无悔课”,要求女生填写承诺卡,并宣誓拒绝婚前性行为、婚后拒绝婚外性行为。或许,这门课的名称代表的是学校对在校生的希望。但是,让女生填写承诺卡并宣誓的做法,涉嫌性别歧视,表明学校仍然停留在传统性别认知的误区,更是一种“懒政”的表现——试图以一纸承诺来掩盖自身对于大学生性教育应有的责任。
高校倡导拒绝婚前性行为、婚后拒绝婚外性行为,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张仅限女生签署的承诺卡,就容易让人认为:洁身自好只是女生的责任,男生则无此必要。这种基于性别而做出的差别对待,不仅忽略了男性应有的责任,突出强调了女性作为受教育对象和责任主体,也强化了那种片面强调女性“性”价值的“贞洁文化”。
必须要看到,我们的高校性教育,缺乏的不是这种带有性别歧视意味的所谓宣誓或承诺,而是缺乏与时俱进的性知识传播——意外怀孕、受所谓“无痛人流”误导等问题带来的危害已经凸显,有关意外生育后因无知、害怕而虐杀婴儿的报道也偶有所闻,不安全性行为带来的艾滋病风险更需要引起重视。
高校只是寄希望于一纸承诺来解决这些起于性教育缺乏而生的难题,实为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甚至会让问题继续恶化。其实,对于“性”,与其盲目无视、避而不谈,不如通过有效的性教育课程来引导、规范,这是社会共识,更是高校育人责任之所在。
走出谈“性”色变的误区,告别不切实际的承诺宣誓,主动为学生开设性教育课程,学会防范健康风险,才真正有利于年轻的学子们树立性别平等理念,实现真正的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