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下称《意见》),要求促进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分析人士认为,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板,补齐短板必须依靠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是结构性改革的体现,是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意义重大。
让农民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
《意见》指出,要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培育多样化的农村产业融合的主体;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认为,培育多样化的农村产业融合的主体,这个主体就是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基础性作用。“实际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就是农民,怎么让农民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居主体地位,分得更多的利益,我认为这是这个文件最重要的意义,也是它最本质的东西。这个文件也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政策导向,比如怎么建立多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因为一个小农户和大企业连接在一起,小农户天然就弱势,怎么强化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使农民和工商企业的联结过程中能够分得更多的利益,这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也认为,《意见》提出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是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强农惠农的重大举措。
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功能性
《意见》提出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等。具体提出鼓励发展大田托管、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市场化服务。推进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型业态等等。
孔祥智认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该立足于两点,一是延长农业产业链,二是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他说,“把农业产业链、农产品的产业链尽量延长,使小农户更多地参与产业链中的价值分配,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这是第一;第二,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就是农业不仅仅是提供产品,还可以挖掘更多的功能,比如说它的旅游功能、它的教育功能,它的文化功能,甚至在很多地方开展的乡村养老、健康、保健这些功能,这些功能充分挖掘出了以后能够较大提升农业的整体价值。”
李国祥认为,在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促进“接二(产)连三(产)”是一个重要方向,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也是我国农业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源泉。开展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农产品定制等经营服务,可延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条,可更好助力农民增收。
有专家指出,各地实际情况并不一样,产业融合需要考虑具体实际情况,切不可盲目乱搭乱建以及不切实际地进行整合。 (史玉根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