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娥和她编著的《鲁北妇女百年》一书。(中国妇女报记者 姚建/摄)
□ 中国妇女报记者 姚建
她从事妇女工作30多年,从德州市妇联主席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用6年时间自费跑遍鲁北5个市、30个多县,收集了1000多幅反映妇女生活的老照片,并挖掘照片背后的故事,又用两年时间编纂,最终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鲁北妇女百年》一书。她就是德州市原妇联主席杨玉娥。
2016年元旦刚过,中国妇女报记者采访了这位可亲可敬的慈祥老人。虽然两鬓斑白,但杨玉娥依然步伐稳健。她说,用翔实可信、图文并茂的历史影像,回望鲁北妇女发展和妇女解放的百年风雨历程,是一位老妇女工作者的心愿。“再不做抢救性搜集和挖掘,这些老照片就会真的湮没了。”
杨玉娥1977年从乐陵一中调入德州地区(后改为德州市)妇联工作,直到2012年退休,从事妇女工作长达30多年。长期的妇女工作经历以及所见所闻妇女的那些年、那些事和不同历史时期的那种精神状态,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07年,杨玉娥从妇联主席的岗位上退居二线,着手整理30多年的工作记录、书稿资料时,她突然发现,那些已经微微泛黄的老照片和资料,让她难以割舍。带着对妇女工作的情感与责任,杨玉娥便有了收集整理“鲁北妇女百年”图片的“雄心”:“我想以形象的、真实的图片资料记述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山东黄河以北东营、滨州、德州、聊城、沧州一带百年来妇女的变化。”
为了更加全面、真实地展现妇女解放成效最为显著的百年光影,自2007年开始,杨玉娥用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鲁北5个市、30多个县,到省、市、县资料管理部门查找历史档案,到江南塞北走访革命老前辈及其后代,寻找六七十年代或以前各地的老摄影工作者以及年迈的古稀老人和他们的珍藏,获取了1000多幅反映大众文化、百姓生活的有价值的、真实的图片,挖掘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每次到县里去,都是从德州坐长途客车,那时候很多高速还没有通车,有时候一颠簸就是一上午。” 杨玉娥说,为了不留遗憾,每次打听到谁手里有反映妇女生活的老照片,就特别兴奋,恨不能立即赶过去;每次长途奔波,换回来几张珍贵的老照片,都会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毕业于陕北公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的陵县妇女张英姮,1939年参加了冼星海先生亲自担任指挥的《黄河大合唱》的首次排练。杨玉娥为了寻找她的照片,来到陵县张英姮老宅子所在的老街探访,后来打听到张英姮的五妹在德州市某家银行工作,杨玉娥又回到德州挨家银行打听,终于找到了张英姮的五妹,不仅搜集到了张英姮排练时和冼星海先生的合影,而且找到了陕北公学校长成仿吾先生为张英姮签发的毕业证书。
在搜集老照片的过程中,杨玉娥也力图搜集整理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在无棣县,杨玉娥搜集到一幅背面写着“李淑贞上交党费”的老照片,但没有人能讲清背后的故事。杨玉娥遍访党史办、档案馆等部门,终于了解清楚了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1943年,正是抗战时期,冀鲁边区发生叛变事件,时任无棣县三区区委书记的刘振东奉命紧急撤退前,将全区党员一年的党费512枚铜板和部分文件交给了30岁的共产党员李淑贞保管。李淑贞将这些铜板藏在灶膛里、坑洞里,最后又密封在自家的夹皮墙内。几十年来,无论是烽火战乱,还是灾荒岁月,李淑贞一直将保存的党费视为生命。1983年,在上海已经离休的刘振东回乡探望李淑贞,她才把夹皮墙掏开,将512枚铜板和文件原封不动地交给刘振东,说:“刘书记,请您清点亲收。”
杨玉娥告诉记者,在搜集到的上千幅照片中,最终选取了近600幅编辑了这部图册。虽然它不可能是鲁北妇女发展变化的全貌,但图文并茂的历史影像足能够回望鲁北妇女发展的百年风雨历程,形成这个专题,记录下百年妇女的足迹留给后人、留给社会,“这是一个老妇女工作者的心愿”。
中国妇女报记者看到,全书按照时间顺序,既展现了清末民初旧生活旧礼教下妇女的悲惨,又展现了烽火年代民族解放运动中妇女的担当,社会主义建设中妇女的贡献,特殊岁月妇女的姿态和改革开放新时代妇女的自主与豪迈。透过这些历史的影像,深刻说明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妇女的进步,妇女的进步为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彭珮云听取了杨玉娥的汇报后非常赞赏,亲笔为“图册”题写了书名——《鲁北妇女百年》。2014年时任德州市委书记,现任山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的吴翠云审阅了图册草稿并欣然作“序”。
中国妇女报记者了解到,以专题图册的形式记录鲁北妇女百年历程,本书还是首次。正如吴翠云在所做的“序”中所言:《鲁北妇女百年》“为研究全省、全国妇女运动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为探索妇女工作发展规律丰富了史料借鉴,对于继承和发扬山东妇女光荣传统、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推动妇女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部图册史料凝结了一个老妇女工作者对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的真实情感和崇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