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孙袁
■ 中国妇女报记者 周明顺文/摄
初见孙袁,“叮叮咚咚就是一天”的她快人快语说:“大家原来都很淑女,是妇产科医生这个职业把一切都改变了。”
当医生:产妇不能等,妇产科把我的性子也带急了
大学毕业时,孙袁曾非常渴望成为一名内科大夫。然而,她被分配到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老院长一句:“个子高,上妇产科去。”破灭了孙袁最初的职业梦想,但是,能帮助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孙袁找到了当妇产科大夫的价值。
上世纪70年代末,社会妇幼保健意识还很差,尤其是在偏远农村,一些人的卫生观念落后得惊人。孙袁跟着科里的老大夫师接生、抢救危重产妇、治疗产褥期感染的妇女、深入到乡村进行妇幼保健知识宣教……润物无声,落后的卫生习惯在孙袁们长年坚持不懈的宣传、倡导中悄悄改变;孙袁的临床与抢救技能也日臻完善,她也从一个年轻的住院医生,成长为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别的医生也许治好病就万事大吉了,而妇产科医生还要会做人的工作。一对夫妇找到孙袁,要求做人工流产。原来,36岁的妻子考上了博士,为了读博要求打掉孩子。孙袁不同意,孙袁劝说:“你年龄都这么大了,读3年博再要孩子,万一怀不上再治疗,这辈子你还能要孩子吗?”孙袁说:“我给你开个证明,你先休一年学,生下孩子你再去读博。”这对夫妻按孙袁说的办了,孩子顺利降生。
当了30多年妇产科医生,孙袁经历了很多。产妇多的时候,三张产床上同时在接生,四张待产床上也在接生,运送产妇的急救车上也在接生,最多的时候要为10个产妇同时接生。孙袁说:“人家都说我的脾气很急,有时没法不急,遇到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产妇,你不能慢慢腾腾;遇到胎心有问题的情况,你不能慢慢腾腾,只要一进妇产科的门,你就处于急的状态,把我的性子也带急了。”
做院长:带队下乡跑村寨,把贵阳市产妇住院分娩率从20%提升至100%
1995年,在公开招聘中,孙袁成为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在这个岗位上,最让孙袁难忘的是她身为贵阳市“降消”项目专家组组长,主持贵阳市实施国家“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的日日夜夜。
在“降消”项目启动的2000年,贵阳市的孕产妇死亡率为十万分之一百多,远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而贵阳市当时产妇住院分娩率只有20%。孙袁坚信,只有极大地提高产妇住院分娩率,才能实现国家提出的“降消”目标。孙袁带领她的团队亲自下乡,贵阳市的10个区(市、县)卫生院,上百个乡镇、街道卫生院,数以千计的村寨卫生室,成了孙袁工作的前沿;培训、督导、检查,成了孙袁工作的重点……由于长年行走乡村,受益匪浅的基层妇幼保健人员亲切地称她为“农民院长”。为了提高产妇住院分娩率,孙袁还加大了检查力度,她不仅查看基层卫生院的分娩记录,还经常跑到集市上,见到抱着婴儿的妇女拉住便问:“你是在哪儿生的孩子?”孙袁还结合自己多年妇产科临床经验,撰写了《贵阳市农村孕产妇保健规范》、《贵阳市城市孕产妇保健规范》等多项工作指南,使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经过10多年的努力,如今,贵阳市的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了100%。
产妇住院分娩率提起来了,孙袁又把工作重点定位于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危重孕产妇的抢救上。她在贵阳市编就了一张管理高危孕产妇和抢救危重孕产妇的网,将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每个区(市、县)保健机构的产科大夫、乡镇卫生院的产科工作人员和各个村寨的保健人员、计生人员、村妇幼信息员都置于网络的各个关键节点上。一个点上出现危重孕产妇,一条绿色通道便马上打开,上报、转运、手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战斗便展开了。
加强孕产妇评审工作是孙袁遏制孕产妇死亡发生的又一利器。当孕产妇死亡事件发生后,孙袁便带领她的团队深入到当事医院和死者家中调查,进行死因分析和评审,科学分析孕产妇死亡的全过程,明确死亡诊断,找出孕产期保健及临床处理上的薄弱环节,总结教训,整案为例,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她要求,市级每季度、县级每半年召开一次孕产妇、围产儿及新生儿死亡评审会,对发生的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逐一进行死因分析和评审。她要求专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评审,对乡镇卫生院做大月份引产或剖宫产的进行处罚,对不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予以取缔。
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在,贵阳市孕产妇死亡率已经大幅度下降,远远低于了全国平均水平。
孙袁总说自己很简单:一辈子只有一个单位──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一辈子只有一个职业──妇产科医生;一辈子只有一个事业──妇幼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