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个宽泛的概念,除了艺术美育之外,还包括自然美育和社会美育,也就是说除了让孩子学习“琴棋书画”之类的技能之外,父母还应该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感受大自然之美,以及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感受人性之美。
■ 孙云晓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要求,幼儿园、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都要开设美育课堂。普通高中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要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传统文化为重点,形成特色;中小学校应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等活动,欣赏高雅文艺演出纳入学生测评。该《意见》明确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孩子的美育?因为美育与孩子的健全人格息息相关。“美育”一词最早由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提出。他是德国伟大的诗人、戏剧家、美学家,他与歌德并称为德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与莎士比亚并称为世界戏剧史上的“并峙双峰”。在美学史上,他创造性地使用了“美育”的术语,开启了审美现代性批判之先河,被誉为“现代美育之父”。
早在20世纪初,美育思想就随王国维、蔡元培、张君劢、朱光潜、宗白华等学者传入我国。但时至今日,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教育部负责人指出,中国美育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等方面。
美育的缺乏直接导致孩子人格教育的不足,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指出,孩子要养成健全的人格必须要从四方面进行教育,分别是体育、智育、德育、美育。他讲:“以上四育,都宜时时试验演进,要一无偏枯,才可教练得儿童有健全的人格。”这四育中,美育是最容易被忽视,但其实与其他教育密不可分。
首先,美育对德育有重要的助力作用,蔡元培认为德育更多涉及受教育者的意志问题,而美育因为普遍性和超然性的特点可以弥补德育对受教育者情感教育不足的问题。
其次,美育对智育有重要作用,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美育有助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与传播;有助于培养科学的创造精神;有助于克服科学上的厌世主义。
再次,美育对体育也有着重要的价值。体育被蔡元培先生看作是完全人格之首,但体育锻炼需要兴趣的支撑,体育锻炼只有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让体育变得生动、形象、具有美感,人对体育的兴趣才能被激发和保持。
既然美育对于孩子的人格培养如此重要,当父母的自然要予以重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进行美育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对孩子进行美育要尊重其意愿和特点。根据多智能理论,人生来有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8项智能,而且每个孩子的优势智能都不相同。这就意味着父母对于孩子审美教育,特别是引导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艺术特长或培训班时,需要了解孩子是否具有真正的兴趣。如果想要孩子在某些艺术方面取得成就,还得考虑其是否具备这方面的优势智能。
二是家庭美育需要避免功利化。首先美育是个宽泛的概念,除了艺术美育之外,还包括自然美育和社会美育,也就是说除了让孩子学习“琴棋书画”之类的技能之外,父母还应该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感受大自然之美,以及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感受人性之美。其次,在艺术美育的过程中,父母也要注意艺术对孩子情操的陶冶,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感悟,不要让美育只成为孩子考级或入学的工具,这种把美育功利化的做法,完全可能丧失美育的真正意义。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