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刘旭
□ 程扉菲
2015中国(江西)国际麻纺博览会日前在江西新余举行。开幕式现场,由新余市妇联组织的百余名绣娘、绣郞齐亮相,现场演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刺绣展示,为开幕式增添了不少艺术氛围,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余是夏绣的发源地,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夏绣不仅是新余的传统手工艺,也是新余历史文化,更是发展现代旅游的最大优势和亮点。几年来,新余市妇联大力实施“万名绣娘奔小康”计划,依托赣西科技职业学院、七仙女职业技术学校、渝州绣坊等夏绣培训基地,开办绣娘培训班。聘请刺绣名师开展夏绣教学、产品研发、销售等工作,协助绣娘申报“夏布刺绣美术师”职称评定等。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妇女的刺绣兴趣、促进妇女灵活就业、传承夏绣传统文化、提升夏绣产品附加值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新余市妇联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妇联牵头、协会主办、全市城乡妇女受益的原则,制定并启动了“新余市万名绣娘奔小康”行动计划。计划在3~5年内,全力打造新余市夏绣产业“个十百千万”工程,即依托龙头企业,坚持培训与创业就业相结合,培育一个夏绣产业,建立十个夏绣基地,在全国各地发展百名夏绣经纪人,培养千名夏绣工艺大师,带动万名妇女依靠夏绣产业增收致富。
“万名绣娘奔小康”计划实施以来,成效斐然。如今,新余市妇联又提出,以“绣”字为核心,以“游”字为主线,以“特”字为重点,做大做强夏绣这篇文章。
新余市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要推动以夏绣产业基地(企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公司与民间文化研究机构和工艺品设计创意公司的合作,处理好保护、传承与开发的关系,将夏绣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制造业相结合,大胆创新,研发文化品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色产品。此外,还要创新夏绣手工工艺,改良制作技术,集成高新技术,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夏绣产品的品质与生产效益,推动夏绣生产规模化、产业化。
关于如何加快产业聚集,新余市妇联提出,以“龙头企业+基地+经纪人+刺绣美术师+绣娘”的发展模式,培育10家左右夏绣产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对零散的妇女手工编织点进行网络化整合,实现个人分散加工和企业规模生产的有效对接,培养一批夏布刺绣美术师,并充分发挥她们的带头引领作用,促进夏绣工艺的传播与发展,力争每个基地达到1000名绣娘;培育一批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素质高、有创业意愿的女经纪人队伍,发挥她们的特长,使夏绣产品走俏市场。在全市逐步形成夏绣研发、培训、生产、营销、服务的新兴产业链,引导夏绣产业从分散生产转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