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认为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是让孩子多吃苦,多经历失败,甚至有意去否定和打击孩子,这实际上是在摧毁孩子的自信,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 孙云晓
近期,《中国青年报》报道了武汉科技大学一名大学毕业生,因替考被开除,重新考入同一所大学自我救赎的事情。这名大学生叫李中洲,大二那年,他因为在期末考试时替好友参加考试而被学校发现,虽然李中洲平时表现良好,却因替考性质恶劣,最终被开除学籍。
被开除学籍之后的李中洲,并没有自暴自弃,悲观失望,而是重整旗鼓,选择了努力复读。他不仅重新考进了大学,而且勇敢地选择了自己原来就读的学校和专业。虽然原来同学比自己已经大了两届,李中洲还是通过自己努力的学习,提前修完了学分,仅比同学晚一年毕业,并顺利找到了工作。
大学生半途被退学,对于李中洲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不屈不挠的精神却让他取得了最后的成功,其抗挫折的能力也正是家庭教育中所要重点培养的。
影响孩子抗挫折能力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教育。
那些天性活跃、乐观积极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时,自然会更有韧性,表现出坚定的毅力。那些内心敏感的孩子虽然抗挫折能力相对较弱,但这些孩子天生谨慎,做事认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机会也会少一些,这实际上也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
父母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有些父母对孩子寄予太多的期望,只许孩子成功,不许孩子失败,则孩子从小就害怕犯错误,这导致很多孩子在做事时畏首畏尾,面对困难时,埋怨自责,而不是积极面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一直表现很好,但在一次失败之后,就沉溺于失败的情绪而不肯再努力进取的原因。
另外,还有很多父母缺乏对孩子理解和尊重,在教育孩子时采用高压模式,动辄非打即骂,犯错误时更是把孩子批评得一无是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鼓励和肯定,很难拥有克服困难的自信。心理学研究发现,长期处于挫折环境的孩子,比偶尔一次重大创伤所拥有的伤害更大。也就是说,很多孩子在面临创伤时拥有很强的自愈能力,但他却很难在经常的失败和挫折中坚强成长。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不会顺风顺水,总会有面临痛苦和挫折的时刻,这时孩子以怎样的姿态面对,也决定了其人生的走向。
那么父母们应该怎么去做呢?
1,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需要结合孩子的特点。对于那些主动性强、有自制力的孩子,父母需要给予相对严格的规则教育,避免孩子过多行为上的失误,而变得无所顾忌,麻木不仁。对于那些内心敏感、性格柔弱的孩子,父母则需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让孩子有勇气去探索和实践,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畏缩不前。
2,多给孩子独立实践的机会。很多父母认为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是让孩子多吃苦,多经历失败,甚至有意去否定和打击孩子,这实际上是在摧毁孩子的自信,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事实上给予孩子更多独立做事的机会,鼓励他积极探索周围的环境,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这样的经历才是真正有效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的过程。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