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0月19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闻天下 南京师大金陵女子学院建院百年庆典举行 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 家门口的艺术节 三代石油人,情系克拉玛依情60年 湖南女子学院扶贫日爱心捐款 志愿者走进宏志中学传生活技能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代石油人,情系克拉玛依情60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系列报道之九

□ 本报记者 张园园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里“黑油”的音译,这座世界上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因油而生、因油而兴。从1955年10月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诞生,到如今成为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60年来克拉玛依的发展离不开几代石油人的奉献。

在采访中,记者结识了克拉玛依红山油田的工人沙莎,也由此走进了一个三代扎根油田、情系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人之家。

外公:这条命也要献到克拉玛依

沙莎的外公、80岁的老石油工人卜怀喜,一生中55年献给了克拉玛依。

1955年,卜怀喜离开江苏淮安老家参军,1960年随部队集体转业来到克拉玛依,脱军装换工装,卜怀喜成了原新疆石油管理局汽车修理厂的一名钳工。

20世纪60年代,克拉玛依缺水缺粮,生产、生活用水要靠车从几十公里外运来,石油职工每人每月只有42市斤口粮, “在粮食紧缺的那几年拿着粮票到饭馆都没饭吃,因为没有粮食”。

有人又回到老家,卜怀喜留了下来,“因为我入党时讲了,要为党服务到底,这条命也要献给克拉玛依!”

当时生产资料匮乏,制造汽车配件没有剪板机,卜怀喜就带着工人把报废的剪板机翻新改造;没有生产材料,就从废料堆里捡废铁皮、废钢回收使用。卜怀喜在1965年获自治区劳模称号。

父亲:是石油工人建起了克拉玛依

沙莎的父亲沙德新是油田二代,1962出生。和那个年代的很多人一样,他名字中的“新”字,是父辈对援疆经历的纪念。

沙德新的父亲是第一批来到克拉玛依参加石油工业建设的转业战士,1967年在一次执行运输任务中因交通事故去世。

父亲将生命献给了油田,儿子接力。1978年,沙德新在新疆石油管理局汽修厂参加工作,见证了改革开放后克拉玛依的巨大变化。

在汽修厂,沙德新干过车工、铣工、电焊工,当过技术员、质量检测中心主任。“我刚进厂时做配件加工,车床是五六十年代的老机器,全靠人工操作。”沙德新说,八九十年代,油田的科技水平整体提高,采油设备不断更新升级,对配件要求也更加精细。

现任工程技术公司员工培训站副站长的沙德新表示,他刚参加工作时,身边不少工人都是长在克拉玛依的工人后代,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很普遍,现在新员工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很多是从石油院校招聘的大学生。

令他高兴的还有克拉玛依市的变化。“现在克拉玛依城区面积是原来的四五倍,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沙德新说,“不光是油田,整个克拉玛依市都是油田工人建设起来的。”

女儿:大学生当石油工人不丢人

28岁的沙莎现在是克拉玛依红山油田的一名基层管理人员。2009年,她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经过招工考试成为一名石油工人。

沙莎所在的红山油田是“地下高效采油,地上观光旅游”景观油田,也是中国石油首个探索融合发展的样板油田。

沙莎介绍,以前的老油井都是单井,每口油井距离很远,父辈们靠人工在露天油田里穿梭奔波记录数据,三四个人只能管理一二十口油井。如今红山油田中小站场标准化使用率达到100%,采用丛式井布井,井口集中,采油管线地面铺设,这样管线出现破损也能够迅速被发现维修,油井还实现了自动化计量,通过远程自动选井技术,在各站仪控室远程控制多通阀自动切换流程,实现原油计量罐自动计量各单井产量。现在一个站将近100口油井只需不到10个人管理,单站管辖井的数量提高4~6倍。

“相对艰苦的是外公和爸爸的年代,现在条件好多了。虽然跟白领比,油田工人的工作环境还是比较艰苦,但现在大学生也不认为自己是名采油工丢人,都觉得很光荣。”曾经也是采油工的沙莎动情地说,“我从父辈身上学到的,就是克拉玛依石油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一种传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