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耿兴敏
10月10日下午,本报记者在屠呦呦家中采访时,看到10月10日北京某报在其07版刊登的一篇关于《公开拍卖屠呦呦私人信件合法吗?》的文章,屠呦呦指着版面上刊登的一张图片生气地说:“这字根本不是我写的,有人造假。”
“你看,这个造假者连我的姓都写错了,我的姓,下面是一个‘日’字,他的这个是个‘目’字。谁本人会连自己的姓都写错呢?”85岁的屠呦呦这样问记者,显得很激动。“这种话,我也没写过。”
据该报报道,该报记者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看到,有卖家拍卖屠呦呦亲笔书信,还有卖家出售屠呦呦的亲笔题词。
屠呦呦所说的,正是网上卖家提供的所谓“屠呦呦的题词”。
正好,记者身边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党委书记朱晓新手机里存着屠呦呦2009年手写的字迹。
记者目测,网上的所谓题词和屠呦呦的手迹还真是差别不小。
关于这幅手迹的来源,记者了解到,2007年10月11日在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药博物馆,屠呦呦作为一位中西药学专家接受了影像历史项目的采访,并与这个项目的设立者许家杰教授相识于1997年。2009年,许教授收到了屠教授寄来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分享她与青蒿素团队系统整理和总结出来的宝贵资料和工作心得。当时随书一张便笺附了这几句话。
采访结束时,在楼梯口,屠呦呦又提起这件事,她说:“真应该查查,太不应该了,怎么能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