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旭
□ 通讯员 陈莉
“每次看到带着骆驼奶、土桃子、红枣来看我的哈萨克族兄弟、维吾尔族大妈、回族姑娘、汉族大爷,我都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我真的没有为他们做什么,像垫付医药费、帮着患者转院等这样的、原本就是顺应我的内心去做的小事,怎么能承受得起这样盛情的回报!”努尔兰·努尔德汉向记者讲述着这一切。此时也让努尔兰·努尔德汉回想起14年前他第一次帮助别人时的场景……
一种感情,一份信赖
努尔兰·努尔德汉,武警新疆边防总队医院外科医师,是一个在沙湾县广袤的牧区长大的哈萨克族汉子。在他的记忆中,谁家有婚事,村子里的年轻人都来端盘子;逢年过节,谁家宰羊,村子里剥羊皮的男人们就不请自来,今天我帮你拆帐篷,明天你帮我赶牲畜,这种心甘情愿的你帮我助是一直伴随着牧民的生活的。对于努尔兰·努尔德汉看来就是一种习惯,但在知恩必报的新疆人那里,这是一种感情,一份信赖,他们必须要回馈你,让你获得更多的感动和幸福。
2001年,大学毕业的努尔兰·努尔德汉成为新疆边防总队医院的一名医生。第一天上班他就遇到了一名腕关节骨折的汉族老大妈,因为事发突然,她没有来得及通知家人,身上仅有十几元零用钱的她,坐在医院的走廊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努尔兰·努尔德汉得知了她的情况后,首先涌上脑门的就三个字:先救治。他将老大妈扶到收费窗口后,帮她交了费,然后将她带进了治疗室。给她做了手腕的复位和固定治疗后,他又很快接了另一个手术。在整个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接待患者,他只顾着想怎么给老大妈快速消肿,缓解疼痛,忘记了问她的姓名,甚至都没有记住她的模样。然后和很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人一样,他每天工作、查阅书本补充知识,每一天都忙得像陀螺一样,为老大妈垫付医药费的事他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一个多星期后,老大妈病情明显好转给他送来医药费,他这才想起了自己曾经做过这么一件事。
200多元的医药费被努尔兰·努尔德汉遗忘了,却被老大妈记住了。那个时候老大妈会常常乘坐好长时间的车,到单位来看他,有的时候还会给他捎来一些吃的,在不影响他工作的情况下,像母亲那样事无巨细地叮嘱他吃饭、加衣。
在小灵通刚刚流行的时候,为方便联系努尔兰·努尔德汉,老大妈还用自己卖鹅蛋赚的钱给他买了一部小灵通,这部小灵通虽然还给了老大妈,但他却把这份情留在了心里,而这份情在潜移默化中让他改变了很多,比如,让他学会了说汉语。
人与人之间不分民族
现在努尔兰·努尔德汉常常回想起来,都觉得那段时光是他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因为在那段时光里,有一个人,像母亲那样给他关怀,耐心地等待着他把一句句哈萨克语翻译成语序颠倒的汉语,耐心地等待着他把一个个简单的词汇连接起来,和她对话。这份耐心,让性格有些内向的他,终于敢开口说汉语了,虽然蹩脚,但使他迈出了第一步。
这些年,正是由于努尔兰·努尔德汉会说汉语,在医院担任外科医师的他,还成为整个医院的汉语翻译。
2014年,努尔兰·努尔德汉和往常一样坐诊的时候,医院里来了一位全身褥疮、眼窝深凹、身体消瘦的维吾尔族患者,已有13年工作经验的他初诊后很快得出了诊断结果,像这样处于晚期的传染病患者,努尔兰·努尔德汉所在的医院是救治不了的。正准备开车将这位患者转入其它医院的时候,老人睁开了深凹的眼睛,瘦如干柴的手紧紧地握住了努尔兰·努尔德汉的手,费力地说出了一长串他听不太懂的维吾尔语。在与他的家人交谈的过程中,努尔兰·努尔德汉了解到他已经三天没有排尿了。这个时候努尔兰·努尔德的第一反应就是解决老人最紧迫的问题。插入导尿管,解决了老人排尿难的问题后,他给老人进行了静脉输液,待老人身体稍稍好转,将老人送进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此后的那些天,努尔兰·努尔德汉不断地接到来自乌鲁木齐县的电话,这些电话都与那位维吾尔族老人有关。
有一天在努尔兰·努尔德汉准备下班时,一个带着5公斤骆驼奶的维吾尔族青年来到了他的办公室,来感谢努尔兰·努尔德汉对他父亲的救治。努尔兰·努尔德汉谢绝了骆驼奶,却收获了一份真挚的友谊。就在那天,在他接完大儿子,准备一起送这位维吾尔族青年回家的时候,这位维吾尔族青年了解到努尔兰·努尔德汉的孩子正在上英语培训班,正在上大学的他自告奋勇地承担起努尔兰·努尔德汉孩子的英语辅导工作。从那个时候起的每个周末,他都会乘好长时间的车来努尔兰·努尔德汉家给孩子补习功课,带孩子出去打篮球,性格开朗的他不仅与努尔兰·努尔德汉的孩子建立起了很深厚的感情,他也因此成为努尔兰·努尔德汉无话不谈的好兄弟。
有人说努尔兰·努尔德汉傻,“你这样热心去帮助别人,你到底图个啥。”努尔兰·努尔德汉却说:“我也不图啥,就是看别人遇到难处了,我就想伸伸手帮帮他们,其他的也没想什么。我想,人与人之间是有感情的,是不分民族的,只有每个人付出了才会让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