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9月19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阿汤哥的“不老”神话 向意向绘画体系的卓然回归 新书架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向意向绘画体系的卓然回归

——画家王锦霞的工笔画艺术

□ 林木

王锦霞是注定要让画坛为之关注的一位卓然不群的画家。

硕士研究生毕业,在一高校找到工作,然这位刚涉世事一心画画的年轻人,居然会担心影响她的创作,毅然辞职做了职业画家。

俗话说 “没有金刚钻,不揽磁器活”。辞掉高校教职求学北京后的王锦霞,在短短几年中一口气取得如下成绩:2011年作品《踏歌》与那玉成合作获第七届少数民族百花奖作品展金奖;2011年《春天的祝福》获第八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优秀奖;2012年《青春》获第三届全国线描展优秀奖;2013年《梅葛舞者》获首届中国画学会学术展优秀奖;2014年中国画《亚鲁王·东郎儿女》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选拔展贵州省美术大展金奖;2015年中国画作品《醉苗乡之板凳舞》获“多彩贵州”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和贵州省中国画学术作品展一等奖……在这期间,她还攻读了天津大学博士学位,凭能力考进了贵州省画院。年纪轻轻、毕业没几年的女画家有如此收获,其潜力自然不可小觑!

尽管一心作画,她却有着只在前辈画家那里才易有的长处,即关注和研究绘画理论。读博期间,她的一本专著《中国意象绘画体系中的工笔画》由天津人美社出版,而与工笔与意象研究相关的论文、作品也相继在《国画家》《美术》《美术观察》《建筑与文化》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对王锦霞来说,这些理论性研究决非纯理论的探讨,而是立足于自身绘画实践的对民族传统深层体系的探索。因为立足于民族绘画体系,她摆脱了时下工笔画与写意精神关系纠缠的论调,而深入于写意精神之所出的意象深层体系中探寻今天工笔画再发展的思路。亦如她在《美术》2015年第8期论文《工笔画的意象特质与当代变革思路》所示的那样,如何既保留工笔画的特质,又能有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多种变革思路,王锦霞想的比常规思路多得多。

当然,所有这些个性,这些研究,对作为画家身份的王锦霞来说,都得落实到绘画创作上。在美术创作方面,这位视绘画创作为生命的女画家本有着学院派坚实的造型能力。

王锦霞钟情于工笔人物画,可以自如地处理单个人像,亦可以处理复杂群像中人与人之间的顾盼呼应。

她笔下的人物都源自现场的感悟和现场的写生,她无数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考察,使其创作的苗族、侗族等人物形象自然生动、个性鲜明、和谐随意。在线描上,她亦有着极强的基本功。她的线描顿挫行止、起收照应、流畅优美、富于节奏、韵律与线条自身的质感与美感。画面的肌理与设色处理,亦与线形相互映衬。

如果这些工笔人物画基本技法的完美与到位是王锦霞在近年来创作中屡屡获奖小有成就的保证的话,那么,她把工笔人物画纳入中国意象绘画体系的理论性研究和由此作出的工笔画意象变革思路的探索,则使她的工笔画逐渐走上了超越现实,在不似之似、恍兮惚兮的变形、夸张、强化、虚拟与象征意味中。她的工笔人物画走上了回归中国意象艺术本质的探索之路。这种有价值的探索,我们已经可以在她的近期创作《亚鲁王·东郎儿女》系列和《醉苗乡之板凳舞》上寻其端倪。两幅画均以贵州地区古老的历史人物和苗族村寨民族歌舞为题材,人物形象在变形与传神的意味中,通过一种朦胧迷离似是而非的环境处理,形成一种超现实的神圣宗教般神秘意象。这或许是她联系自己理论研究的一种新的艺术实践的开端。王锦霞艺术之卓然不群于此又可为证。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评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