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援助法草案,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是未成年人,或者是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都属于法律援助的服务范围。另一方面,作为刑事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一方,或者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如果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不仅如此,草案还扩大了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对于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等事项;对于请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事项,如果公民需要代理但因为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也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 新华社记者 白阳
说法之前,先聊聊电影。
近年国产影视作品中,刑侦题材占据一席之地。这些作品以人物的崎岖坎坷经历,折射人生百态,牵动观众情感。
比如去年在多个电影节上广受好评的《风平浪静》,故事的主角宋浩原本是一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因为高考名额被冒名顶替而失手伤人,结果阴差阳错成为杀人案嫌疑人,被迫逃亡15年,命运令人唏嘘。
再比如近年的大热影片《少年的你》,男主角小北是一位混迹街头的“问题少年”,原本蹉跎人生,直到遇上女主角陈念才得到心灵的救赎,为此在女主角意外致人死亡后自愿为其顶罪。虽然影片的最后,陈念主动自首,小北的结局没有明确交代,但故意制造伪证干扰警方办案的小北,想来也难免受到法律的制裁。
文艺作品里的法律,往往表现出铁面无私、法不容情,这也是戏剧冲突的重要来源;但现实中的法律,其实还有脉脉温情的一面。
它会扶危济困,给陷入泥淖的人以希望和温暖。
法律援助就是这样一类专注于弱势群体的保障措施,是国家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当事人无偿提供的法律服务。
注意,是无偿的法律服务。这是国家为了保障人权的一项重要措施。
现在国家还要为法律援助专门立法。就在1月20日,法律援助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意味着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将全面“升级”,公民司法人权保障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别小看这样一个听上去很简单的工作。当你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一次周到的法律咨询、一场无偿的案件辩护,也许就能点亮你人生的明灯,阻止你继续滑向深渊。
根据法律援助法草案,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是未成年人,或者是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都属于法律援助的服务范围。另一方面,作为刑事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一方,或者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如果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比如前面提到的“小北”和“宋浩”,如果在案件发生时法律援助能第一时间介入,为他们解释清楚自己行为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讲明白替人顶罪或者逃亡将背负的法律后果,并积极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提供帮助,或许他们就能在法律面前作出正确的抉择,命运也将大相径庭。
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需要刑事法律援助的机会可能并不多;但是许多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法律援助同样能成为你勇敢维权的后盾。
法律援助法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在当前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扩大了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规定对于请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事项,如果公民需要代理但因为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不仅如此,草案还明确,对于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等事项,如果公民需要代理但因为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也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这彰显了法律为公序良俗撑腰的决心,让你可以少一点顾虑、多一点底气。
以法律援助为代表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是群众法治获得感的重要来源。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到2022年要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法律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以群众满意度来检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成效。
这个美好的法治蓝图,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现实。据司法部统计,目前全国检察机关已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700余个,基本实现看守所、人民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盖,有力促进了司法公正。
此外,去年以来,各地司法行政部门普遍开展“法援惠民生”活动,聚焦农民工、因疫返贫群众、因疫致贫劳动者等困难群体的法律需求,助推脱贫攻坚。
有理由相信,法律援助工作专门立法将成为法治中国建设征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更多隐秘的角落,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让你我共享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