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0月26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爱生活·乐活主张 仰头“拼名媛”,不如低头“做自己” “色悦”,才是最好的孝 菊花须插满头归 比起永远,我更喜欢鲜活的每一天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菊花须插满头归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如果没有遇见“知已”陶渊明,菊花或许会一直默默无闻下去。只因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的“花”生轨迹由此彻底改变。至唐末宋初,“无菊非重阳”遂成风气,菊花作为重阳节的代名词稳坐头把交椅,甚至有诗将重阳节称作“菊花节”:“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

■ 项伟

昨天重阳佳节,登高游玩,吃块菊花糕,喝杯菊花酒,再摘朵菊花插于发间,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不由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总觉得古人比我们活得率真和纯粹,这些流传至今的菊花诗文,如今读来依然唇齿生香、暗香盈袖,满是秋的滋味。

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礼记·月令篇》云:“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而屈原名篇《离骚》也提到“夕餐秋菊之落英”。古人为何喜食菊呢?《神农本草经》云:“菊花味苦平,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除了鲜食与泡茶,古人也有用菊花酿酒和入药的传统。早在汉代,宫廷与民间就流行采菊花茎叶和黍米酿制“菊花酒”,又称“长寿酒”,作为滋补圣品相互馈赠。而三国时期的蜀人也有直接将菊花入药的习俗。在晋代以前,古人药食菊花已很普遍,而彼时菊花不过是“路边的野花”而已。

如果没有遇见“知已”陶渊明,菊花或许会一直默默无闻下去。只因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的“花”生轨迹由此彻底改变。这位曾誓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逸诗人之祖,在弃官归隐后,农忙劳作,闲时喝酒赏花吟诗,而花中独偏爱菊,觉得菊花像他自己:不争春色,独自盛开于寒秋,隐逸清高,并为此写下“秋菊有佳色,裹露掇其英”、“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等诸多颂菊的佳句。就这样,在陶渊明诗词的加持下,原本只作药食的菊花忽然拥有了自己的高洁品格,或者说是陶渊明的品格——超然物外、坚贞高雅、恬淡悠闲。久而久之菊花成了陶渊明的标签,陶渊明也成了菊花的代言人。自此,菊花凭借名人成功“上位”,跻身于“名花”之列。

而南朝诗人范泰《九月九日诗》里一句“篱菊熙寒丛”,偶然间将菊花与重阳节联系在一起,不想竟开了“重阳菊花诗”的先河,由此至唐宋,此类诗词有若“星汉灿烂”,形成诗歌史上蔚为壮观的文化意象。先有初唐诗人崔国辅的《九日》:“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中有盛唐诗人反复吟唱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后有晚唐大诗人白居易的“霜逢旧鬓三分白,露菊新花一半黄。惆怅东篱不同醉,陶家明日是重阳”的点赞。至唐末宋初,“无菊非重阳”遂成风气,菊花作为重阳节的代名词稳坐头把交椅,甚至有诗将重阳节称作“菊花节”:“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

而身为“花中四君子”,菊花也并非仅靠名人博出位,自有其过“花”之处。秋菊其花“色艳群英”,其香“芳熏百草”,其品“清寒傲雪”,深得历代文人雅士喜爱,为此写下大量惊艳之作。如“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道尽了古时女子的寂寞相思之苦;宋代诗人郑思肖《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表达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和忠君爱国、矢志不渝的高尚情操。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