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应该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越来越便捷的新时代充满向往和期待。
■ 杜华辉
三伏天,除了吃西瓜,最爽快的事情莫过于洗澡了。我是一个夏天不开空调的人,就像20世纪90年代的许多人一样,只用风扇便能度过夏天最炎热最沉闷的时光。但是在此期间,每天整个人都会汗津津的。因此,有时候一天最多可以冲十次澡。有时,就连吃个饭,汗水都能沁湿衣服,但只要走进卫生间,打开花洒,让水流直接从头顶一倾泻下,整个人便又重新清爽起来了。
小时候,似乎农村人也只有夏天才会洗澡。炎热的午后,各种盆子里盛满清凉的井水,在最毒的日头下放在院子里暴晒几个小时。晚饭过后,家里人便轮流在院子里用晒温的水洗澡。每个夏天的第一次洗澡,一定需要别人的帮忙,污垢度过了秋冬春三个季节,贴身穿的衣服每两三天便要换一次,特别是衬衫,领子上总是会被蹭上明晃晃一层油污。洗衣服的时候,衣领也是重点,要擦了洗衣粉使劲儿搓几遍才行。
洗澡时,要先在水里泡半个小时。然后叫来家人帮忙搓澡。北方的搓澡巾跟砂纸一样,上面布满细小的颗粒,家长手劲儿大,小孩常常会被搓得嗷嗷叫。之后这样全身搓下来,人便如同蝉虫脱了壳一样,人不仅变得白净,身上也倍感轻松。如此,整个夏天,便不会需要再大动干戈了。
农村人洗澡难,主要是因为天气和设备的原因,寒冷的冬天,即便是有热水,也没办法洗。没有暖气,人在房间里站久了也会阴冷异常。坐在火热的炕上,也是藏在被窝里的身体才会暖和,晚上睡觉也要把头蒙在被子里才行。冬天的晚上,火炉是不敢放在房间里了,即便是白天用火炉将房间里的温度烘高,也是不能洗澡的。那时候农村人住的土房子,地板是用土夯实的,上面有了水,立刻便会成了泥地,走过就会留下泥泞的脚印。
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们镇上有了第一家澡堂子。也不知谁是那第一个洗澡的人,反正突然有一天村里便有人传开了。里面热水一开,整个屋子都雾蒙蒙的,人站在对面也看不清楚。人在热水里一冲,便浑身舒坦。人们就像一群刚长好翅膀的小鸟一样,想要去尝试。但也有人私下议论,说那么多人赤条条相见,让人不能接受。后来,去尝试过的人多了,也越来越了解,去澡堂洗澡原来并没有什么。
那些年,农村人的习惯,是不管你享受不享受洗澡这件事情,春节前一定要去洗一次的。临近春节的时候,那家澡堂通宵营业。整个镇上的男女老少都去洗澡,澡堂前排队的人摩肩接踵。外面排队的人遇见熟人,热络地聊天,里面洗澡的女人小孩也叽叽喳喳,有小孩哭的,女人笑的,男人大声咳嗽的……宛若集市,热闹非凡。
通常,洗一次澡要花费一整天时间。洗澡本身用不了多久,但在此之前你要排队。这一个镇上几十个村子的人都集中在这几天洗,能排上队的都是运气,排不上队洗不了澡的也大有人在。因此,谁跟澡堂家的主人关系好,便有可能会被当成亲戚略过排队而直接洗澡。我们村一个小孩不知如何认识了澡堂家的孩子,每次去洗澡的时候,便把店主家小孩叫出来,两个人在墙根下嘀咕一会儿。那小孩走来,朝我们摆摆手:“跟我走吧!”。我们跟在那小孩后面,走到浴室门口,小孩便让我们进去。后面拿着牌子等的人问,这是谁啊,怎么插队?那小孩说,这是我姨家的哥哥弟弟,让他们先去洗。后面的大人都笑了,你有几个姨,昨儿来的是你姨家的,今天也是……虽然大人们心知肚明,但也不会计较,笑着打趣而已。
上大学后,我是在澡堂洗澡。我上的是外语类学校,女生数量是男生的好几倍,因此,男生是随到随洗,且人少而浴室空旷,女生却不一样。女生浴室门前每天都大排长龙,春夏秋冬风雨不改。有一次听前桌两个女生在窃窃私语,她们说,两三个人合用一个喷头花洒,洗澡就和打仗一样。
大学毕业后,有一段时间我租住在城中村,也是在那样的大澡堂洗澡。一直到我与人合租了单元房,才有了可以洗澡的卫生间。
小时候洗澡,都会用搓澡巾在身上来来回回使劲儿搓几遍。如今虽然每天都洗澡,但等同于冲凉。温水一冲,打上沐浴露用手扒拉出泡沫,然后再用水冲掉,便完成了。这种温和而又轻松的方法导致皮肤上还会累积皮脂和新陈代谢出来的角质。经过长时间积累,在人身上又会形成一个不易被察觉的壳。不过,每一个夏天之后,我都会找一个好一点的洗浴中心,在里面又泡又蒸又搓又冲,几道工序反复交替,直到皮肤上已经被搓得泛红了,才心满意足。
这几年来,我陆陆续续写了十几万字关于小时候生活的回忆,一些读者私信我,说怀念小时候的生活,向往农村的生活。其实我想说,我写那些文字,纯粹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记录。那时候农村的生活很苦,并不值得向往。所有人都应该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越来越便捷的新时代充满向往和期待,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