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平等思想对构建我国性别平等理论的方法论启示》
作者:刘刚 司晓静
社会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关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而性别平等是社会平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程度直接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平等发展程度。本文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坚持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现实的具体的人和反对平均主义等三个观念出发看待平等问题,而这些观念应当成为研究性别平等问题的三个方法论原则。马克思的平等思想是批判资本主义本质与问题的思想武器,也是构建我国新时代性别平等理论的立足点。
来源:《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国产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性别话语机制与女性性别生成》
作者:王丽
现实题材电视剧承载着社会变迁的文化意义,记录着不同的时代风貌和文化特质,亦蕴含着从国家话语、到市场话语、再到传统话语回归的不同性别话语机制。本文作者提出,国产现实题材电视剧对女性身份的建构与国家政策导向、市场机制及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密不可分,不同时代的女性角色生成与塑造取决于该时代的支配性话语体系。通过梳理潜藏在电视剧艺术背后的性别话语机制,能够真实呈现中国当代女性的性别生成与建构。
来源:《当代电视》2020年第5期
《人工智能消费场景中的女性性别歧视》
作者:汪怀君
人类社会正快速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们无时无刻不处于人工智能消费场景中。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道德问题。然而,貌似客观中立的人工智能技术并未带来预想的性别平等,反而造成女性性别歧视现象丛生,招致越来越多的批评与抗议。本文作者认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是人类社会的镜像,虚拟世界出现问题,病根在人类世界。因此,构建机器伦理,加强行业自律,推进人工智能立法,增强女性在人工智能行业中的话语权,让男女平等观念深入到虚拟世界与机器世界,方是根治人工智能消费场景中女性性别歧视的善治之道。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2020年第5期
(素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