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3月27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乡村振兴 盘活一方地 走活一盘棋 见缝插绿 点“绿”乡村 玉米皮“捣弄”成工艺品 “农户心里踏实,我们才放心”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林西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玉米皮“捣弄”成工艺品

林西县大井镇农村妇女用玉米皮制作的手工艺品。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王永钦

■ 王海英 文/图

“过去,玉米皮遍地乱扔,现在一捣弄,成了既好看又适用的小花篮、小拎包、小坐垫,我们在家就能挣到钱。”近日,内蒙古林西县大井镇大榆树村民代云平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春节以来,受疫情影响,她和村里的姐妹们不能像往常一样在“妇女之家”相聚,就宅在家中制作,通过电话、微信,互相沟通、交流,创新产品花样。姐妹们在疫情期间编织的产品有一半已经售出,人均收入800多元。

林西县妇联主席段文萍介绍,大井镇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玉米皮原材料丰富。自2019年初开始,林西县大井镇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玉米皮贴画及编织产业,通过开展培训交流、外出学习等方式,提高妇女的制作技能,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统一技术标准,以分户小作坊生产为主,公司统一订单回收,形成了“一村一品”玉米皮产业格局。

目前,大榆树村的玉米皮编织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东方红村的玉米皮贴画作品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玉米皮贴画销往北京、天津等地,而且价格不菲,小作品几十元,大作品几千上万元。看到不起眼的玉米皮经过农妇之手变身如此精美的贴画,参观者往往赞叹不已。

段文萍说,今年,大井镇妇联将继续在各行政村开办玉米皮手工艺培训班,帮助更多妇女特别是贫困群众提升自身“造血”功能,让她们实现居家就业,增收致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