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陈姝
□ 文雁 高传开
坚持13年,培养红领巾讲解员2000名;
每年学校毕业生300名学生,近150名被重点中学录取
……
这是广西龙州县教育系统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贴近学生实际,活用边关资源加强爱国教育,熏陶学生树好“三观”,培养学生爱祖国、爱民族、爱边关。
通过讲解历史升华爱国心
“1930年2月1日,邓小平、李明瑞等同志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根据地,把红色的革命种子撒遍左江两岸,今天的幸福生活源于革命先辈的牺牲奉献……”新华小学的红领巾讲解员廖晓茵在龙州起义纪念馆娓娓道来。
廖晓茵是新华小学六年级学生,今年12岁,她是该校5名“十佳讲解员之一”。她已经记不清多少次放弃周末休息时间进行义务讲解。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讲解红色历史,不仅锻炼自己的能力,更激发了我的爱国之情。”
该校少先队总辅导员何智玲说,从2006年开始,龙州县教育系统依托龙州起义纪念馆培训红领巾讲解员,受训学生已近2000名,新华小学有5人入选“十佳讲解员”!红领巾讲解员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每年毕业约300名学生,约一半被重点中学录取。
新华小学学生小陆毕业后被广西大学附中录取。她就是在讲解革命故事的过程中,心灵受到震撼,唤起了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
与新华小学不同的是,近年恢复教学的武德乡保卫小学、下冻布局小学、金龙镇板梯小学横罗小学、浦丈小学等5个教学点,引导学生透过历史上一次次边境保卫战,深刻理解“一寸山河一寸血,万里边关万里魂”,强化“学校就是营盘,师生就是哨兵”的国防意识。打牢学生爱国爱边、强国固边的思想根基。
该校政教处主任农晓峰说:“近朱者赤。深入持久的红色教育,确保学生们思想红心灵净,一些问题学生也得以转变。”龙州高中则把龙州起义纪念馆等地作为德育教育基地,定期参观学习,从“边关风云”“赤色龙州”到“解放左江”“丰碑永存”,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学生们了解了那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岁月,更加懂得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一代人肩负起一代人的责任。
天琴艺术增强民族感情和责任
龙州是“中国天琴之乡”,而作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天琴源于金龙镇黑衣壮。相传壮族先祖“将千金”在大旱中为拯救濒临灭绝的氏族同胞而长跪求雨,感天动地。早期的天琴主要用于祈祷消灾仪式,在2003年南宁国际民歌节上,龙州黑衣壮天琴女子弹唱组合凭一首《唱天谣》轰动乐坛、走红世界。从此,天琴由民间法器变为民族乐器,从神秘神坛登上神圣乐坛。
金龙镇学校距中越边境5.5公里,作为龙州县最偏远的学校,他们坚持以德育人,用足用活民族优秀传统资源,努力实现“让边境儿女享受优质教育,让全体学生快乐成长”的办学宗旨,金龙镇学校决定开办天琴艺术培训课程时,不仅缺教师、缺经费、缺服装、缺器材,而且不支持的声音很多,主要是有的家长和老师担心学天琴影响主课。校长邓校介绍道:“学校认定天琴这一民族艺术瑰宝要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应从娃娃抓起。通过学天琴还能增进学生对民族的感情和责任,促使学生用心学习。”他们逐个破解困难,没有让天琴培训夭折。教学中,学校邀请天琴艺术民间传承人指导,谱写了《庆丰收》《我在花山等你来》等歌唱边关、民族、劳动的曲子,让学生在优美琴声中受教育。
如今,该校天琴艺术声名远扬,多次在县里的活动上精彩亮相,还为来自泰国、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外宾表演。
“五会活动”激发爱国心、民族情
龙州民族中学是崇左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为教育学生弘扬当地民族团结传统,他们秉持“乐道潜修,和衷共济;乐业育人,和风细雨;乐学善思,和而不同”的教学理念,突出“和”的主题,营造“和”的氛围。
校团委书记梁静说,民族中学有责任传承民族文化,学校有针对性开展了“五会”活动,要求学生会弹民族乐器、会唱民族歌曲、会讲民族语言、会跳民族舞蹈、会民族体育项目,既提升艺术素养和身体素质,又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有的学生因为来自边关大山和少数民族而自卑,“五会”让他们懂得边关少数民族用智慧创造了优秀文化艺术,自己应该骄傲自豪。
放眼边境的一座座充满生机的美丽校园,龙州民族优秀传统像一朵朵奇葩,争相绽放新的魅力。金龙镇的学生们学习了解并积极参加侬侗节、歌圩节等传统节日,在传统文化中感受快乐、固守初心、笑对未来。新华小学购买了织布机,组织学生织壮锦,深受学生喜爱,他们一边学习民族技艺,一边传承民族文化。正如老师们所言,龙州沃土培育了优秀民族传统,优秀民族传统又滋养着龙州的莘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