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1月6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视点 深耕专业领域 怀揣梦想创造未来 中国首次在宇航员海开展生态调查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一颗爱国心 “情暖玉树 公益丰台”春蕾幼儿园捐助活动在京举行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耕专业领域 怀揣梦想创造未来

——本报专访四位女罗德奖学金获得者

张园

清华大学 建筑学院/新雅书院

希望未来能把建筑作为手段,联系理论政策、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为中国城市和乡村尽力。

高隽

清华大学 全球环境国际班

希望更好地了解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以期能通过有效的政策设计驱动环保问题的解决。

严严

南京大学 应用心理学

希望从认知机制和神经指标出发来研究情绪和焦虑障碍的基础心理学并改进现行诊断标准。

周晓睿

新加坡国立大学、巴黎政治大学

历史学与中东研究

希望通过在牛津的学习,进一步地了解“时间”在女权主义中的位置。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周韵曦

据罗德基金会消息,2020年中国罗德学者选拔结果近日出炉,清华大学的高隽、张园,南京大学的严严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巴黎政治大学的周晓睿四位女生获得罗德奖学金,将于2020年10月前往牛津大学学习。

获奖后,四位女生保持着低调,也如往常一样忙于学业、不敢怠慢,鲜少接受媒体采访。新年伊始,四位女生离她们的梦想更近了一些。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分别采访到她们,与她们畅谈理想、展望未来。

优异的履历

本科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清华建筑学院与新雅书院的张园,曾两次获国家奖学金,并获2018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在2018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简称“特奖”)答辩会上,新雅书院院长甘阳教授曾亲自为她拉票,并对她给予超高评价。

在米兰理工大学交换学习期间,张园带领小组完成洛莱托地铁站公共空间设计,为难民提供临时安置点。她还曾在陕西富平县支教调研,在山西长子县测绘古建,在安徽板桥村设计建造,立志用建筑设计改变生活。

同样来自清华大学的高隽就读于清华大学全球环境国际班,专业排名第一的她曾作为2018年全校10位英华学者之一赴牛津访学一年。

高隽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环境事业:求学中,她积极投身环境领域实践,曾开展中国九省光伏实践调研,并在第二十四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展示成果。目前,作为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未来城市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她正与团队开展关于空气污染和交通出行的大型社会实验。

目前就读于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的严严,专业排名也是年级第一。大三时,她曾赴牛津大学学习实验心理学,并于斯坦福大学James Gross教授的心理生理学实验室参与有关睡眠与情绪调节的研究工作,获得极高评价。

现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巴黎政治大学的周晓睿,攻读的专业是历史学与中东研究双学位。就读于巴黎政治大学时,她获得了13门科目的单科第一名。在国大就读期间,她连续两年荣获新加 坡国立大学颁发的“田家炳基金会奖学金”,并取得了人文社科学院NTUC金牌(全院第一名)和乔治·伯格斯纪念奖(历史系第一名)的成绩。

笃定的未来

不管是10个月后即将在牛津大学展开的新生活,还是在更加遥远的未来,四位女生都对自己的求学生涯和人生发展有着清晰的计划和笃定的展望。

张园曾说,自己此前的经历,让她看到了建筑所具有的社会力量。她也曾将对人的关注带入建筑设计中,展开一系列在老旧社区、城郊地带的改造方案,为老人、异乡人、外来务工者做体贴人性的设计,通过设计让更多人能够诗意栖居。

用建筑关注弱势群体,根本在于张园在人文方面的思考。特奖答辩会上,张园曾梦想着:把中国对人的关切做到世界的广厦万千,为欠发达地区添砖加瓦。这次获得罗德奖学金,她计划前往牛津大学攻读社会人类学硕士学位,希望未来能把建筑作为手段,联系理论政策、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为中国城市和乡村尽力。

深刻意识到环境经济社会之间复杂关联的高隽,计划在牛津攻读经济学硕士。她希望“能更好地了解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人类行为,并学习掌握政策分析的知识与手段,以期今后能通过有效的政策设计驱动环保问题的解决。希望能在牛津开展一些与环境政策相关的随机控制实验。”

严严计划攻读的是牛津精神病学系临床与治疗神经科学的硕士学位,并希望从认知机制和神经指标出发来研究情绪和焦虑障碍的基础心理学并改进现行诊断标准。

严严一直非常关注国人的情绪健康,并特别注意到:“近年来西方的情绪神经科学研究日益强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情绪健康和韧性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一些家长在教养子女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当方式,这会增加孩子将来患心境和焦虑障碍的风险。”关注到这些问题,她自信地说,“我相信我们可以在这些方面作出很多努力,比如向家长和孩子双方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等等。”

关注性别研究的周晓睿计划在牛津攻读当代中国研究与女性研究硕士学位。在她看来,中国研究与女性研究这两个学位和自己本科专业(中东研究与历史)并非截然不同,而是息息相关。“在学习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身份认同、女性地位是研究现代社会中绕不过的一个话题: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更是现代社会的推动者。”

周晓睿透露,现在自己最大的兴趣点就是女权主义哲学中关于“时间”的理论。“西方女权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一就是:探求性别之间的不平等究竟从何而起,而这个问题细分下来的一个分支问题就是:性别之间的不平等究竟从何时而起。我想通过在牛津学习的机会,进一步地了解‘时间’在女权主义中的位置。”

让世界更真实地感知中国

2020年中国罗德学者选拔结果公布后,罗德基金会首席执行官柯理思(Elizabeth Kiss)博士曾就“在罗德大家庭中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表示高兴。她说,罗德基金会一直致力于促进观点和文化的国际交流,并期待和见证四位新罗德学者将为罗德社区带来的贡献。

对于罗德基金会的欢迎和期待,四位年轻的罗德学者均表示,除了希望在学业上有所获得,她们还将尽己所能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示中国形象。

“许多国外的老师、同学对中国其实并不了解,甚至有不小的误解。我希望能够在日常交往中让更多老师、同学了解中国的文化、发展、中国人的关切等等。”高隽告诉记者,她希望用自己的成长背景、所见所闻、思考感悟,向更多人客观全面地呈现中国的风貌,展现事实的不同面,“希望他们能够基于完整的事实做判断,而非听西方某些媒体一家之言。”

在严严看来,中国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较之下,西方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例如心理治疗如何纳入医疗保障体系。由此,她希望能够借罗德的平台,针对这方面有更多交流和思考。

但她也看到,西方媒体似乎从来不缺关于中国的报道,大量的中国学生也进入到西方的教育体系中,但西方人实际上少有途径真正了解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生命历程。“我不仅希望在罗德的平台上讨论精神卫生保障体系建设等社会议题,还希望能够把个人化的生活体验和社会观察带到国际的平台上和大家分享。”

此次圆梦牛津,周晓睿也有两个愿望想要实现。她希望自己能够抱着十二万分的尊重与热情参与到一切对话中去:“聆听,共情,并分享我的看法。”并且,这个对话是“双向的、能够有一个‘回流’的过程”。

此外,从小学习扬琴的她,还想在牛津做一个小小的室内乐,“配器上不限于民族或是西洋乐器,曲目上也不限于文化传统”,她解释道,“希望通过做室内乐,让大家听到更多的声音。”未来,她还希望可以将自己在异国他乡的对话与《中国妇女报》的读者分享。

“十年前,中国女性青年的入学人数首次超过男性,跨入了高校之门,当今的中国女性青年站在了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社会变革的前沿。”罗德中国奖学金全国联合秘书长Diana Fu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四位被选出的女青年获奖学者,她们每位都在各自的领域,为建立更为平等和正义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