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职场发展不畅的某些阻碍其实源于家中。如果能有更多男性乐于充当并当好“贤内助”,我们会有更多的屠呦呦。
■ 舟子
据报道,“屠呦呦说孩子会理解妈妈为什么不称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带领团队研究发现青蒿素,挽救数百万疟疾患者生命,但她对家庭却充满愧疚——大女儿4岁被送去全托,襁褓中的小女儿直接送回老家。屠呦呦说,当年把完成国家任务看作头等大事,想孩子们长大会理解妈妈为什么“不称职”。
看过此视频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如此伟大的科学家也难逃此诘问,只因为她是一位女性。这个诘问就是:“你尽到对于家庭的职责了吗?”这个问题也许是没有出镜的采访记者提出的,也许是社会凝视的目光代替提出的。令我感到给力的是屠呦呦回答得如此坚定、毫不犹豫。这坚定里是对自己当初选择的无怨无悔,也是对于未来者的正向的慰藉和激励。试想:如果如此成功的科学家都还要懊悔自己没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好妈妈,此刻,谁还有勇气毅然前行?“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这是我们所熟知的名人名言,其所述的“科学之多艰”也广为人接受。在这种种艰险之中,有来自客观的,也有来自主观的。主观之中,人们对于男女不同性别在事业和家庭上的分工,也是科学家或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同样要面临的选择。
人们常常倾向于赞美生活上心不在焉甚至是不能自理的男性科学家,而苛责于女性科学家没有顾家、没有更多地照顾孩子。“梅花香自苦寒来”,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成功科学家,事业与家庭同样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两个责任。屠呦呦是幸运的,她有支持她全力奔事业的“贤内助”丈夫,还有帮助她分担育儿的其他家人,使得她能够在攻坚克难的路上少一些分心和牵绊,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注入到研究之中,几十年磨一剑,终成大器。
《超人》是一部电影,但现实生活里没有。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前提之下,有舍才有得。试想,当初,如果屠呦呦更多地被育儿等家务缠身,今天,我们还会收获这么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吗?屠呦呦说,当年把完成国家任务当作头等大事,想孩子们长大会理解妈妈为什么“不称职”。这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自豪,她自豪于自己有能力、能够投身于国家大任之中,为解决更多人的疾痛寻找出路和药方;她也自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孩子会给予理解。固然,她是家庭中的孩子妈妈,但也是国家培养的医学专业人才,当国家有需要时,冲锋陷阵、迎难而上,是每一个社会人应有的担当,女性也不例外。这是那个时代的风尚,也是我们今天值得汲取与发扬的传承。
时光荏苒,大道不变。而有的事物变化的还不够。“过去10年居民时间分配有啥变化?男女做家务时间差距缩小29分钟”。据报道,据2019年初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2018年,居民睡觉休息用时9小时19分钟,比2008年增加17分钟;陪伴照料家人的时间为53分钟,比2008年增加30分钟,其中女性做家务时间为2小时6分钟,比男性多1小时21分钟,这个时间差距比2008年缩小了29分钟。2018年,与“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契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调查全球28个国家的家务劳动时间,发现在做家务、育儿和购物方面仍然存在女多男少的性别差异。女性平均每天耗费163分钟做家务,男性每天做家务时间平均为73分钟。
与屠呦呦养娃的当年相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这届家长”越发难当了,城市的育儿成本前所未有的高。育儿顾家与事业发展这二者之间的平衡,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难度。如何让那些正走在事业进击途中的女性,包括科研道路上的女性人才,少一些对于家庭的愧疚,而多一些来自社会系统对于其成就事业的支持、鼓励与帮助,家庭与国家都应有可为。
家庭要做的是,相关的家庭成员不要认为照顾孩子、老人这类无偿照料劳动只是母亲的职责,它还应该是父亲的。当父亲的角色缺失或是没有做到位时,其他家人不是在给这位母亲补位,而是在给父亲补位。当夫妻双方都担当着家庭经济支柱的角色时,依然只把家务甩给妻子,这是不公平的。此外,女性也有追求事业的权利,没有人能够剥夺和打压,不管是用显性或是隐性的方式。国家要做的是大力发展、完善公共公益育儿机构和机制,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包括在家庭、家务责任承担上的男女平等,鼓励不分男女做好“贤内助”。
经合组织统计学专家卡洛塔·巴莱斯特拉曾表示:“在职场上做到男女平等有赖于(人们)在家中更为平等。”所以,女性职场发展不畅的某些阻碍其实源于家中。如果能有更多男性乐于充当并当好“贤内助”,我们会有更多的屠呦呦——这并非虚妄。愿未来更多的屠呦呦们在面向事业的星辰大海进发时,能够不再身负沉重的愧疚,能像她们的男同胞一样有支持她们轻装前行的可能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