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性别而丢掉一生所好。没有所谓固定的一个性别仅仅擅长这样,另一个性别仅仅擅长另外一样的,人类的兴趣点可以是交织的。而如果非要把某一类人固定在一个兴趣点与所擅长之事之中时,这往往可能背离其天赋与热情,桎梏了其发展与自由。
■ 舟子
日前有媒体报道,“小伙辞外企工作创业织毛衣:职业不分男女”。“80后”小伙潘锐彬曾在一家外企做日语翻译。2010年他辞去工作,回到老家广东汕头创业开店做手工毛衣。6岁时他就学会了这门手艺,织毛衣一直是他的爱好。虽然有质疑,但他认为职业不分男女,只要自己喜欢,就会一直认真做下去。
上大学时,听我室友说,她爸爸会织毛衣,而她妈妈不会!当时,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因为在我家,我妈会织毛衣,我爸不会,而其他的小伙伴也没有谁能提出反例来。更令人惊呆的是:她爸爸是某单位的局长,而她妈妈是家庭主妇。惊呆之余,我们都没来得及追问:那她家的毛衣毛裤什么的,都是她爸爸织的吗?他有那么多时间吗?她妈妈在家负责干吗?
小时候,当看着妈妈要织那么多的毛衣毛裤以备冬天之用时,我隐隐生出对于未来的担忧:“我长大了,也要织这么多吗?这好累呀!万一我到时学不会,怎么办?”果然,长大之后,我真的没能学会织毛衣。而我身边的不少同学是无师自通、自然地就会了,毛衣、围巾……熟溜溜地。受此影响,我不是没有动过学的念头,也不是没有奋发地学过——我好奇:“真的那么有趣吗?”然后,有一次,同学给了我现成的毛线和针。我准备从一件最简单的背心织起。但织了不过几天,就不能再继续了:“太没有意思了!”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眼睛死盯着针线的机器,手指不停地来来去去。为什么要自找这样的罪受!从此,我对织毛衣断了念想:这不是我的菜!就像钓鱼三两次、练了一两次瑜伽之后,也明白了这些也不是我的菜:我受不了它们的静态重复。我这样头脑简单的人,只喜欢干那种不费头脑而又有着明显运动轨迹的活动。这种静心、需要涵养的活动,我体会不到乐趣。
但是,有其他的人能体会到,所以,世间有织毛衣爱好者、钓鱼爱好者、瑜伽爱好者……我称不上“君子”,但也知晓“和而不同”的道理,所以,一如既往地惊讶、惊叹于他们的爱好与精通。
此时,当我看到这则新闻时,我又想起了那位室友的爸爸。因为曾经的经历已经告诉过我:编织这事,还真不是以性别论英雄的。男士会织毛衣并非孤例。而我没能学会编织的结果,也证明了并不是所有的女子都喜欢和擅长编织。就像我的擅长,我的其他同学有的不擅长,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所谓固定的一个性别仅仅擅长这样,另一个性别仅仅擅长另外一样的,人类的兴趣点可以是交织的。而如果非要把某一类人固定在一个兴趣点与所擅长之事之中时,这往往可能背离其天赋与热情,桎梏了其发展与自由。如这位把织毛衣做成职业的小伙所说:“我最自豪的事情,就是通过织毛衣——这件大家以为只有女孩子才能做的事情,不仅改善了我家里的经济条件,而且我们村这些原本被闲置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被用了起来。”“我们村的这些阿姨们,不仅不用外出务工了,而且还能在家赚钱,带小孩陪老人,我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也因此得到了改善。我觉得我做了一件很平凡但又很伟大的事情。”“希望社会能再多一点包容,少一些偏见。”
其实,据报道,10多年前,在美国,当毛线店和编织店的生意开始变得红火起来,以编织为主题的聚会活动也应运而生。每周五的晚上,位于纽约格林尼治村的一家编织店都会举行“男人之夜”聚会,不少热爱编织的男士到那里学着给自己或女友织一件毛衣。其发起者试图打破编织是女人专利的传统观念,在商店网站上打出广告:“你是男子汉吗?如果是,来织毛衣吧!”另有一位男士的母亲和祖母听说他的这个新爱好后,都大笑起来。“她们两个都不会编织,所以我想我让她们刮目相看了。”
现在,织毛衣已经不是必备生活技能,自己不会织毛衣毛裤也能安然过冬了,但毛衣作为一种手工技艺,还有其长存的价值与意义。文首的那位小伙看着母亲织毛衣,耳濡目染,6岁时,就已经掌握了织毛衣的针法;10岁时,就能够与邻居阿姨们一起织毛衣了;大学毕业后,在外企做日语翻译,待遇优渥,然而,对织毛衣,依然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就去试试改变的滋味,何尝不可呢?不要因为性别而丢掉一生所好,这难道不应该是一个常识吗?那些因此而质疑、嘲讽他的人是否过于孤陋寡闻、太以性别论职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