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9月19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看点 《一切如你》:那些关于爱的点滴 《蓝月谷》:感受舞蹈,感受生命 全民亲子阅读点亮“爱阅之城” “新型开放大国” 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蓝月谷》:感受舞蹈,感受生命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乔虹

“感动、震撼、完美!”9月11日晚,北京水立方,大型原创儿童舞蹈诗剧《蓝月谷》公益演出的现场座无虚席,600余名来自2019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全球特别大会的嘉宾观看演出,不少观众一边观看一边赞叹。

演出包含四个部分,分别为“序幕:呼唤妈妈”“上篇:山·风”“下篇:水·蕴”“尾声:感恩”。其中“山·风”通过鲜活的山里生活,传递纳西人朴素的教育理念——“孩子,做人,要有山一样坚强的品性!要有山一样宽广的胸襟!”,下篇的“水·韵”,选择有地域文化代表的蓝月谷、泸沽湖为叙事载体,倾诉纳西人似水柔情的美丽情怀……而“山·水”篇,则融入纳西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感恩文化。

这场主题为“拯救生命,改变命运”的演出由云南丽江民族孤儿学校筹划,来自20余个民族的150余名学生担任演员。演出的总策划是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十多年前,她与学校的孩子们结缘,自2005年以来共筹资7000余万元,专项资助云南丽江民族孤儿学校,前后抚养了1320名孤儿,并让他们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在保障孩子们受教育的同时,让孩子们学会爱和感恩并且自信起来,《蓝月谷》的演出就成为办法之一。“他们多数是少数民族,天然拥有那种‘能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的基因,编排一台可以在学校循环演出的节目成为我们的选择,这就是《蓝月谷》。”凌锋说。此前《蓝月谷》曾在北京、深圳等地多次演出,部分选段还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演出过。

据《蓝月谷》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导、贵州省舞蹈家协会原副主席罗丽丽介绍,《蓝月谷》的创作灵感源于流淌在玉龙山脚下的一弯如月亮的蓝色湖水,因其呈纯净的宝蓝色泽,至古美称“蓝月谷”。舞蹈诗剧以《蓝月谷》为名称,就是希望用象征古老、神奇、源远流长的东巴文化,来寓意丽江民族孤儿学校孩子们对社会的纯净感恩之心,以及对民族团结和真善美的颂扬。

“作为一名舞者,我们不仅有个人的舞蹈梦想,也希望力所能及地让更多人接触艺术,并因为艺术受益。”《蓝月谷》艺术总监、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高艳津子表示。“虽然孩子们并非专业学习舞蹈出身,但孩子们的演出另有一番味道。他们的身体素质、年龄甚至心智差距很大,我们排练老师的目标,就是每一天都让孩子们努力超越自己,哪怕只有一点点,他们的自信也就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我们的演员们最终在舞台上呈现给观众的只有一个多小时,但此时他们和所有天上的星星一样,都是闪光的。这些原本在命运低谷里的孩子,因为有了演出,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参与演出的孩子们也收获了很多。13岁的旦史玛,是一名傈僳族女孩,她在《蓝月谷》中扮演了3个角色。原本,她是一个自卑的女孩,但在学舞蹈的过程中,她“找到了从来没有的那种自信,站在舞台上,看到台下的观众们眼睛里的赞许,觉得很开心”;11岁的郑励晖,原本就是一个喜欢跳舞的男孩。“能够来到大城市跳舞,有点儿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开心。”作为一名孤儿,他曾经怕学校的哥哥姐姐们嘲笑他没有父母,但发现他们对他都很好。“我感到特别的温暖,我也希望自己也能给别人带去温暖……”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