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见习记者 刘丽君
为了“久违”的父子会面,小强和爸爸李方都等了太长时间。
李方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被判给女方钱丽。因为此前生活积怨太多,男方一直无法行使探望权。“每每去看孩子,总是被拒之门外。”李方说。
整整一年中,李方上诉、调解,还跑去信访,都没能见到孩子。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庭工作人员介绍,探望权的执行不同于普通执行,作为行为履行,需要被执行人的协助配合,处理起来不像财产执行那么简单。
转机始于一份文件的出台——2018年底,萧山区人民法院和区妇联联合出台《关于建立未成年人探望权纠纷执行案件联动机制的实施办法》,李方要求探望孩子的执行案件被列入联动调处案件。
“我是萧山区妇联婚调委调解员,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妇联的职责,妇联会维护你的合法权益,当然,前提条件是合法。孩子不仅需要母爱,同样也需要父爱,探望是爸爸的合法权利,且调解书中也有约定,你必须协助执行。如果拒不执行,法院会采取相应的罚款措施。”很快,萧山区妇联派出的调解员约谈了钱丽,一番劝说,渐渐解开了孩子妈妈的心结。
帮助双方充分沟通、制定孩子探望接送时间表、探望时社区妇联主席到场——一整套流程下来,如今,李方每周都能定时定点接上孩子,共度属于父子俩的亲子时光。
“让未成年人探望权的执行不再那么难,是妇联积极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化解矛盾的一个新探索。”萧山区妇联主席赵青说。
“把未成年人探望权行使纳入家事调解,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加压’。”萧山区妇联权益部部长张刘佳说,区妇联在多次调研中发现,夫妻离异后,因未成年人探望权行使而引发纠纷并诉诸法院的案件越来越多,情况也日益复杂,导致未成年人探望权案件执行的难度不断提升,也成为不少家庭矛盾激化的原因。
减少对未成年人的伤害、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达到这些目标,萧山区妇联与区人民法院合作的同时,充分整合当事人所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妇联干部、婚调员等多方资源,引入心理、法律、教育等专业人才,联合村社区里德高望重、具有公信力的人,“老娘舅”等民间力量,以“团队联调”的形式协助法院案件执行人员一起开展工作,织起一张上下联动的“基层矛盾化解网”。
“背靠背调解、陪同执行申请人行使探望权、监督协助未成年人交付等工作方法的应用,让妇联在引导纠纷当事人自觉按照判决、调解等生效法律文书中的内容行使探望权利,履行法定义务时,发挥出了妇联组织的作用。”张刘佳介绍。
萧山区妇联还在每一个村、社区都设置了“监护员”。“目的只有一个,确保法院委托的每一件未成年人探望权执行案件,都能通过监护员落实责任到人。”张刘佳说。
“区妇联与法院联动调处探望权执行案件,有利于执行案件的可持续性。法院展示的更多的是法律刚性的一面,区妇联参与执行案件更多体现的是柔性的一面。刚柔结合,非常有助于探望权执行案件的执行。”已经在“与妇联合作”中尝到甜头的区人民法院执行庭工作人员说。
第一次学会“找妇联帮忙”的李方,对妇联有了“颠覆性”印象:“真的没有想到,这些姐姐这么厉害,一定好好记着她们告诉我的,只要合法合理,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文中涉及未成年人及其父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