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并非偶然。首先是时代的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已成为每家中央媒体的责任;其次是单位领导的重视——大胆拍板,突破常规使用大插图;再有是编辑的宽容——每次都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创作空间;最后,与自己的努力息息相关——不断尝试,力求创新。
未来,希望我的画风可以再明确一些。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用画更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
李旻的插画2018年获“插画中国”新人选拔赛“一带一路”主题创作金奖,入选全国架上连环画展,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插图类铜奖;2017全球插画奖中国区新人选拔赛一等奖及优秀奖;2014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报业大奖,2014年度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富东燕
李旻最近很忙:为浙江传媒学院、中国计量大学等学校的相关专业学生做讲座;“李旻插画展”在深圳中投国际广场举行;受邀走进韩国坡州出版城国际插画展……“不断努力把《中国日报》的风采展示给更多的人”是她的初衷。
就在此前的一段时间,《中国日报》国际版一张张被誉为“惊艳”的报纸封面,被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纷纷转发,好评如潮,圈粉无数。这些打破陈规、精致秀美的报纸封面插图正是出自美术部主任编辑、插画师李旻之手。
清华美院毕业的李旻,已在《中国日报》工作了9年。期间,从画文章小配图、小漫画,到模仿欧洲风格的封面大图,到如今的中国风插画,再到被大众所认可,李旻一路学习,不断琢磨,大胆尝试。
“未来,希望我的画风可以再明确一些。”这是踏实上进的李旻为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
招架不住的点赞
“一幅幅优美、清新、生动、时尚的插画使报纸充满了活力。《中国日报》成就了这几位插画家,而她们也用自己的辛勤和努力给报纸、给读者带来了更大的惊喜。”这是清华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张歌明给予《中国日报》国际版封面的点评。
对于伯乐的赏识,李旻充满感激。
“这用色这排版,太有设计感了!”“这就是中国风,很洋气很好看!”“这些插画向世界完美地输出了中式美学!”“这是中国媒体的骄傲!”……网友热情地为李旻的插画点赞。
“没想到会有这么大反响!”李旻有些招架不住的样子。
工作了9年的李旻,为何会突然呈现出如此不同凡响的作品?
李旻坦言,成功并非偶然。首先是时代的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已成为每家中央媒体的责任;其次是单位领导的重视——大胆拍板,突破常规使用大插图;再有是编辑的宽容——每次都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创作空间;最后,与自己的努力息息相关——不断尝试,力求创新。
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幅幅精美绝伦的作品横空出世,惊艳世界。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注意到,在李旻的一期期封面插图中,色彩明快醒目,线条舒展流畅,造型立体优美,视觉冲击力强,亭、竹、松、鹤、莲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得淋漓尽致。据悉,从2010年至今,李旻已有300余幅插图作品被用于《中国日报》海外版头版封面插图,在欧洲及非洲30余个国家出版发行。
夺目的头版插图也因此获得众多殊荣:2018年获“插画中国”新人选拔赛“一带一路”主题创作金奖,入选全国架上连环画展,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插图类铜奖;2017全球插画奖中国区新人选拔赛一等奖及优秀奖;2014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报业大奖,2014年度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偶然的顿悟
回首过往,李旻表示,生活中的每一次努力和选择,都为如今的成绩做足了铺垫。
从3岁多开始,李旻便在少年宫学习画画,小学阶段邀请中央美院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有天赋”“坐得住”是老师们对这个北京女孩的认识。高中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的她,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被美术生的理想学府——清华美院录取。
7年视觉传达设计的学习结束后,正准备去国外继续读书的李旻,被一个去《中国日报》的实习机会打断。“《中国日报》是国内唯一的英文报纸,觉得很牛;自己的画呈现在报纸上,觉得很洋气;毕业于西安美院的部门领导,觉得很懂我。”在三重感觉的冲击下,李旻在实习期结束后,留了下来。
李旻告诉记者,当时有两个部门可以去,一个是设计部,就是报纸的美编,另一个是美术部,是单纯地画画,“虽然我所学的专业跟设计更相关,但我更愿意画画。”
工作的前两年,李旻的工作就是给文章配小图,画漫画。不痛不痒、无声无息的状态,让她感觉有点不舒服,直到2011年,《中国日报》欧洲版创刊,领导决定在一版启用大插图,李旻施展拳脚的机会来了。
“其实那时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画。”出于尝试的心态,李旻呈现了她的封面处女作,“第一幅作品的主文内容是欧盟与中国之间的投资,我就模仿国外报纸漫画式的风格,画了两个欧洲人、两个中国人,在一艘激流勇进的皮筏艇上,每个人都表现得很努力很兴奋。”李旻回忆说,当时虽然受到了领导的表扬,但市场反应并不大。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李旻认真地对待着自己的每一幅画,但总感觉不够理想,要“有所改变”的想法不断敲打着自己。于是,她用业余时间在故宫上了半年的工笔画培训班,疯狂练习描线能力;一有时间,她就到专业网站去欣赏具有时代感的各种插图。偶然机会,纽约插画大师倪传婧给苹果公司画的鸡年插画突然点醒了李旻,她意识到:原来可以把描线融入画里,可以把人物造型画成中国风!
“那段时间,报社多次开会说要讲好中国故事,主要是讲给文字编辑听的,但我想,我的画也应该讲好中国故事。”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让李旻迫不及待。
2017年头几期,一个崭新的开始,李旻把她最新的画风呈现给了海外的读者。随即,欧洲编辑部的同事打来电话,肯定了她的创新风格;张歌明老师发现后,立刻在清华美院的公众号上推出;外单位领导来视察,着重表扬了头版的版式……一段时间内,李旻受到了极大鼓舞。
而网上疯传的那些作品,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当然,作品越画越好,越画越顺畅,她也越画越起劲。
每幅作品都是用心之作
李旻坦言,要画好每一期的插图,理解内容是首要。每次,编辑先将下期头版的内容讲解给她,她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消化,寻找思路,在与编辑多次沟通后,最终确定画面内容。
李旻指着自己手机里一个“中国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封面标题说,“如何体现中国外汇储备跌破了3万亿美元,但并不是坏事的意思呢?”李旻回想着构思过程说,“我就想,哪种往下走的状态不是坏事,还得用中国元素体现?我想到了‘如鱼得水’,对于鱼来说,在水里上下游动都是正常状态。”李旻把自己的想法和编辑沟通后,得到了认可。
采访中,无论谈及她的哪幅作品,关于当时的构思过程,李旻都能立刻呈现,她表示,这是因为每幅作品都是她的用心之作。但从接到选题到出作品,对于只有两三天的时间限制,李旻从不焦虑,“我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我觉得我总能想出来。”平和淡定的心态让她把自己归为“佛系少女圈里的”。
现在,李旻经常去给大学的学生讲课,其中一项必讲内容就是用自己的真实体验告诉学生们:你们在大学学的每一门课,都会在将来某个时刻用到。“我在大学时有一门专业课叫图形表达课,老师会让我们根据已有的图形,想象出其他相关内容。”李旻说,自己非常感谢这样的专业课,现在的每次创作,都会有学以致用的感觉。“但在当时,很多同学会觉得这样的课很无聊。”
所以,李旻要把自己的感受讲给正在上学的学生们,她的讲解通常会让一些学生感觉受益匪浅。“经常有同学会加我微信,告诉我,通过我的讲解他们不再迷茫。”每次收到这样的反馈,李旻就感觉成就感爆满。
未来,李旻打算更加明确画风,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用画更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而“一定要美”是李旻给自己作品的最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