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从新三板退市一周内的网红电商如涵控股赴美上市,引发业界关注。
■ 马关夏
4月3日,一位面容精致的中国网红敲响了纳斯达克的上市钟,简短的仪式过后,她和另外几位网红在微博上开启了大手笔的“现金抽奖”狂欢。当天,号称“国内网红电商第一股”的如涵控股登陆纳斯达克,这位站在C位敲钟的网红正是如涵控股的第二大股东张大奕。
不过资本市场的反应很快冲淡了张大奕们的好心情,上市首日,如涵控股在一片大好的行情下大幅下跌37.2%,有网友调侃称“美股群里冲着网红颜值去的投资人,都被套牢了”。
对于股价破发,如涵董事长冯敏在上市当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且随着国家减税等利好释放,公司的业绩有确定性的提升空间。公司的主要股东、管理层和KOL均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也相信市场会很快修复上市首日的跌幅。”但是如涵股价在随后两周并没见好转,截止4月22日收盘,其股价较上市首日已跌去47.6%。
中概股近年来在美股市场的破发案例时有发生,但像如涵这样刚上市不久就腰斩的惨状也确实罕见。媒体和业内人士普遍将如涵不被美股投资者看好的原因,归结为“变现模式单一”“过分依赖头部网红”等等。
流量与变现一拍即合 网红电商一炮走红
张大奕和冯敏同为一手打造如涵的关键人物。冯敏在2011年创办了淘宝电商品牌“莉贝琳”,并很快做到了淘宝集市前十,但到了2014年,“莉贝琳”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前景不容乐观。彼时,模特出身的张大奕已是《米娜》《昕薇》等杂志服装搭配板块的常客,与其他网红不同的是,她对“吃青春饭”的模特行业深感不安,开始对自己的微博粉丝进行变现,还因此有了“微博带货王”的称号。前者需要流量,后者需要变现,两人的合作一拍即合。
2014年7月,张大奕和冯敏合作开了淘宝店“吾欢喜的衣橱”。冯敏团队专职负责运营、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等工作,张大奕则专注于网店风格和网红品牌的塑造。
有了专业运营团队的加持,张大奕的带货能力也很快得到提升。2015年“双十一”,张大奕店铺成为网红店铺中唯一跻身全平台女装排行榜的C店(编者注:淘宝C店其实就是个人店铺、集市店铺的意思)。2017年“双十一”,张大奕店铺销售额达1.7亿元。2018年“双十一”,其店铺销售额更是在短短28分钟内破亿。
冯敏希望在其他网红身上复制张大奕的成功,2015年,他将“莉贝琳”正式更名为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把公司的经营模式确定为“网红+孵化器+供应链”。
随着张大奕等网红吸金潜力的显现,这种新颖的电商模式很快得到资本的青睐。从2014年到2016年,如涵先后获得了来自赛富亚洲、君联资本和阿里巴巴的投资,到2016年借壳克里爱登陆新三板时,如涵控股的估值已高达33亿元。
然而与高企的估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涵并不算好看的经营数据。如涵登陆新三板后,亏损大幅扩大。2018年2月22日,如涵发布公告表示,“为配合公司未来发展及战略规划的需要,经慎重考虑,拟申请终止挂牌”。如涵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在国内冲击IPO以实现转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从新三板摘牌赴美上市的选择更多是一种审时度势的考虑。
头部网红一枝独秀 “潜力股”重金难出活儿
如涵控股3月6日向美国SEC提交的招股书显示,网红张大奕是仅次于冯敏的第二大股东。在如涵的股权结构中,冯敏持股27.51%;张大奕持股15%。
招股书显示,目前如涵有113位签约网红,拥有1.484亿粉丝和91个自营网店。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如涵按照贡献流水数量,将旗下网红分为三个层级:一线网红、成熟网红以及新晋网红。但除几位头部的网红外,如涵签下的大量网红“潜力股”一直默默无闻。
如涵招股书还表明,如涵目前高度依赖旗下三位一线网红——张大奕、大金和管阿姨,2017财年、2018财年、2019财年前三季度,这三位顶级KOL贡献的GMV(网站成交金额)占比分别为60.7%、65.2%、55.2%。而在这三位一线网红中,大量的流量又集中于张大奕一人身上,如涵对张大奕的依赖越来越高了。
对顶级网红的依赖导致如涵在与网红的抽成谈判中,拥有的议价权非常有限。在利益分配层面,如涵自营店铺,需要支付17%的收入给相应的网红;而对于非自营店铺,网红为店铺和产品做推广,如涵收取商家推广服务费,其中30~50%的收入需要分给网红。
一方面是佣金成本的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孵化新网红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招股书显示,如涵网红的营销费用在逐年增加,从2016年Q2(2季度,下同)的992万增至2018年Q4的7084万,增幅614%;人均网红营销费用也从2017年Q1的45万元/人,增加到2018年Q4的63万元/人。更重要的是,正如前所述,这些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培养的网红,绝大部分都没有一线网红的带货能力。
网红电商走向何方?尚需时间验证
“近1.5亿的营销费用令人费解,花这么多营销费用那KOL的意义何在,如果停掉这个营销费用那业绩又会如何。”王思聪在朋友圈的评论对如涵来说可谓灵魂拷问。如涵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培养自带流量的网红,省去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购买流量的费用,如果培养网红的费用比流量购买费用还高,那这个模式的意义何在?
更糟糕的是,除了佣金和营销成本上升,如涵还要面对快递、退换货、网店运营等流通环节成本的增加。
冯敏此前曾表示:网红不会是一个短期的现象,而会是品牌未来的长期动力。他认为,网红电商能够出现基于三个基础条件:
第一是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基础环境,让线上成交得以实现,特别是女装供应链做到了相对的柔性化,让大家能够有一个较低起点去做自有品牌;第二个基础条件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一个愿意做品牌的人可以成为自己,同时又是内容生产者,而内容生产频率跟内容质量沉积才是最终对用户影响的结果;第三点是因为“90后”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了完全的变化,他们愿意参考一个意见领袖的购买决策。
考虑到“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上市以来惨淡的股价表现,网红电商模式本身确实还需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