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4月9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知道 百年追求:在劳动世界实现性别平等 矢量可以成为一种传递机制:海伦·马尔腾的艺术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贵州少数民族妇女研究 消弭手机性别鸿沟, 让女性赢在移动互联时代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弭手机性别鸿沟, 让女性赢在移动互联时代

近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发布《手机性别鸿沟报告2019》,报告主要对18个中低收入国家的手机拥有、移动网络使用的性别差异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在18个国家中,80%的女性都拥有了手机,但手机的性别鸿沟依然存在,弥合手机使用性别差距可释放巨大红利。中国拥有庞大的女性手机用户群体,手机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女性生活、发展的各个环节。

■ 刘天红

近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发布《手机性别鸿沟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主要对18个中低收入国家的手机拥有、移动网络使用的性别差异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结合报告思考了手机及移动网络使用给女性发展带来的机遇,及消除手机使用性别差距的必要性。

弥合手机使用性别差距可释放巨大红利

报告发现:在所调查的18个中低收入国家中,自2014年以来,拥有手机的女性增长了2.5亿,目前80%的女性都拥有了手机;在这些国家,特别对女性而言,移动网络是其接触网络的首要方式,48%的女性使用移动网络。

但性别鸿沟依然存在,女性拥有移动设备的可能性比男性低10%,拥有手机的女性比男性少1.97亿。随着手机用户整体增长规模放缓,性别差距并未减小。使用移动网络的女性比男性少3.13亿。这一性别差异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不相同,在南亚地区这一差异最大,女性拥有手机的概率比男性低28%,女性使用移动网络的概率比男性低58%。

支付能力、文化水平及电子设备应用技能、认为手机无用、安全因素是阻碍女性拥有移动设备、接触移动网络的最主要因素。对于没有手机的人来讲,支付能力是影响其拥有手机的最重要因素,对那些意识到移动网络的重要性但没有使用网络的女性来说,文化水平和电子设备应用技能是最主要的阻碍因素。

除了在拥有手机、使用移动网络方面之外,性别差距还表现在手机的应用上,即便女性拥有了手机,她们应用手机的范围也比男性小。在应用上的这种差距表现在“手机费”上,女性在手机应用上的花费平均比男性低17%。

手机拥有率的性别差异与人均GDP具有非常强的相关性,手机拥有率性别差距最大的国家也是收入水平最低的国家,但南亚地区除外,在南亚社会规范影响了女性手机拥有率。未使用互联网的的女性面临着结构性的不平等,这使得她们接受和使用互联网技术面临着挑战。未使用互联网的女性通常是边远、农村地区的女性,没有工作的女性,文盲或半文盲的女性,及45岁以上的女性。

报告指出,弥合手机拥有及使用方面的性别差距对意味着巨大商机,如果手机运营商在2023年可以消除上述性别差异,未来五年将为移动行业增加1400亿美金的收入。同时,在中低收入国家弥合移动网络应用存在的性别差距,可以带来7000亿美金的GDP增长。

女性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受益者

报告显示,中国女性手机拥有率及移动网络使用率都很高,且性别差异较小。93%的男性和94%的女性具备移动互联网意识。

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月28日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我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2.7:47.3,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QuestMobile数据测算则显示,2019年1月,移动互联网女性人群总体规模达5.31亿。手机正以极大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女性生活、发展的各个环节。

首先,作为手机及手机服务的直接应用者与消费者,女性独特的消费需求与多样化的选择特点逐步彰显并受到尊重,“她经济”“她消费”概念兴起。女性借助手机应用与消费,通过社交媒体交友、发展小圈层、建立亚文化群体,通过线上消费促进自我身份认同,这都有利于培养其多样化的个性、多元的兴趣爱好、广泛的交际圈子,借此打破来自传统文化规范的束缚。同时,也要警惕仅将女性定义为移动网络消费者的倾向。

其次,手机应用为女性赋权。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推动女性获得平等的信息服务,为其提供了获得培训、咨询、知识学习的途径。通讯功能的便捷使得女性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人力流动成为可能,如家政女工常常通过微信聊天功能来远距离行使自己的“母职”。手机应用,如网络购物、网上外卖以及网上支付各种账单等互联网使用行为,能够减少家务劳动的时间也可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女性从事家务劳动的负担,拥有更多自由时间用于自我发展。已有研究表明,使用互联网会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产生互联网工资溢价效应等。

再次,移动互联网生产出新的就业机会,为女性发展提供重大机遇。女性电商从业者、女性自媒体从业者数量大大增加,显示出女性利用移动互联网求发展的潜力。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女性创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女性创业者占比为49.25% ,与男性平分秋色。随着经济体生态不断丰富,更是刮起了一股“妈妈飓风”:55岁以上女性店主已经达到138.39万。

推动女性做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体

毫无疑问,8.17亿手机网民的规模标志着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第一大国的地位,男女网民比例处于平衡状态标志着男女两性可以平等地获得技术与信息资源。

但也应看到部分不均衡的状态,比如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2.22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26.7%,城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非网民规模为5.62亿,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63.2%。我国网民以中等教育水平群体为主,截至2018年12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8.7%和24.5%;受过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占比分别为8.7%和9.9%。

使用技能缺乏和文化程度限制、不懂电脑/网络技能和文化程度限制、年龄因素是导致非网民不上网的重要原因。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固有的性别结构,女性往往比男性文化程度更低、使用网络的技能更为缺乏,其在网络社会中“失联”的可能性也更大。

除此之外,还应看到男性和女性在手机应用程序使用上的性别差异。一份由尼尔森咨询公司提供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女性更多的用来分享、照相、玩游戏,而男性则更多用来看视频、看新闻和导航。这些趋势若不能得到改善与纠正,则会进一步固化性别差异。相关研究表明:女性互联网使用者的性别观念对其使用偏好和使用方式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女性互联网使用者的性别观念越平等,就越倾向于在互联网中进行再学习,实现人力资本的再积累。消除手机性别鸿沟,还应在手机的具体应用方面着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