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1月8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知道 扬求索追问之帆 彰性别平等之义 用女性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深入研究性别平等问题 科学与性别:性别研究不可忽视的维度 性别研究应重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妇女 深入关注家庭研究,倡导新时代家庭观 用身体阐述与世界的关系:珍妮·安东尼的艺术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性别研究应重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妇女

■ 郑新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导

不言而喻,妇女承担着人类最为繁重和独特的劳动:生产劳动、生育和养育劳动、家务劳动。尊重劳动,才可能尊重妇女和妇女的劳动。

首先,要重新发现劳动妇女。

在各种“权利”“自由”和“成功”鼎盛的喧嚣中,劳动的价值是最无声息的,尤其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业、服务业。当然,家庭中的无偿劳动,就更“提不到台面上”了。“劳动者”也被很多词汇遮蔽,“劳动力”“员工”“打工的”“家庭妇女”等。很多时候,只能在娱乐和公益“施舍”或“起哄”的场景里,才能见得到以劳动为本的人们局促不安的身形。“劳动妇女”一词,除了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几乎很少被提及。“劳动妇女”这个曾经包含政治地位和社会解放意涵的词汇,悄悄地替换成了“留守的”“打工的”“陪读的”“做家务的”……她们再也进入不了文字,上不了头条。

在中国现代化的高速进程中,数亿个男女劳动者,奔波在家庭和职场、留守和流动间,周遭则是资本和劳动的博弈,投机和劳动积累的博弈,劳作和享受的博弈。然而,输赢分明的结果,不断撕裂和作弄着普通劳动者,特别是劳动妇女的身心。

如果说远离和摆脱体力劳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进步的标志,远离劳动、以劳动为耻,便是人类的悲剧。远离或抛弃至今还不得不以体力劳动为生的劳动者,这本应是社会的耻,却成为一种趋势,不以为耻。相反,终年劳作而不富成了“耻”。

其次,尊重劳动者的主体性,倡导劳动者的平等。

其实,稍稍盘点一下历史,哪怕是几十年前的县志、村史、口述史,回溯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普通劳动者,都曾在社会集体劳动和生活中彰显出社会主人公的自豪、尊严、参与和创新,彰显出最大多数劳动者光辉的人性。

这一段粗粝的,疾风暴雨般、又昙花一现的以劳动者为本的集体组织社会主义运动,在探索中很快受挫和失败了。进入20世纪80年代,基层社会的集体劳动和集体经济消失后,基层社会的公共服务组织也解体,单个的家庭成为市场经济大海的一叶扁舟。家庭中的妇女和妇女劳动尤为繁重和艰巨。同时,一系列的新话语诸如绩效优先、素质为本等,逐渐消减和替代了集体时代的核心价值——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者的本体价值。今天看来,便是激情的时代留下的最有意义的东西。

如何看待劳动者,如何组织劳动,分配劳动及劳动产品,如何激发劳动活力,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大的分野。最普通的劳动者劳有所获,得到尊重是最真实的人权。劳动中的劳动者的主体性和平等是最为实质的平等,它包含劳动中的性别平等,也包含雇佣劳动和非雇佣劳动价值上的平等。

《新女学周刊》不仅是妇女们思想和感情的“娘家”,也应该是漫谈妇女解放思想、实现两性对话、聚集智慧、畅谈理想的一个高地,更应该是男女社会成员积极行动,共筑平等、团结和幸福社会的助推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