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蓓
从几个年轻人东拼西凑5000元成立的村办小厂,到如今占地50亩、年产值上亿的箱包皮具产业园,集材料采购、创意研发、品牌孵化、旅游购物、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谈及创业经历,即将55岁的储应云坦言“经历过大风大浪,已不再畏惧风险和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我们民营企业家们提振了信心,吃了颗‘定心丸’。”在安徽鸿翔皮件集团位于合肥包河经开区的办公室里,储应云与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畅谈33年的创业之路。
1985年,21岁的储应云和高中同学谢恩旺,在家乡贫困山区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联手创办了鸿翔皮件厂。
创业之初,二人缺乏经营知识和理念,当年就亏了1600元。
第二年,两人结为夫妻,重整旗鼓,边干边学,谢恩旺负责产品研发和业务拓展,储应云则挑起了销售重担。
工厂迅速在岳西打开了市场。1991年,厂里创办了职工业余学校,对职工进行市场学、质量管理学、初中文化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教学辅导。
“当时厂里职工平均年龄只有22岁,大部分来自贫困家庭,要想脱贫致富,一辈子待在工厂里做技术工人肯定不行。我们做企业不仅要赚钱,更要承担社会责任。”储应云说,企业开办的学校培训了几千名皮具服装行业的技术人才,其中几十位已自立门户,当了老板。
1996年,皮件厂已成为安庆地区的龙头老大。然而,1997年市场体制变革,市场环境突变,鸿翔皮件厂再次面临挑战。
夫妻俩再次“兵分两路”,储应云带着“老部下”在岳西稳扎稳打,谢恩旺则南下东莞二次创业,提升产品设计,加强企业管理,将国际高端品牌引入安徽市场,把产品远销国外。
2000年,储应云和谢恩旺把东莞的团队全部拉到合肥,创立了安徽鸿翔皮件集团。2005年,他们在包河工业园征地50亩,建立了鸿翔产业园。
2008年,市场低迷,夫妻俩通过产业转移增强企业竞争力。同年,鸿翔皮件集团总部落户包河工业园,年产值从2008年的5000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8500万元,年产箱包1000多万只,打造了一个“箱包王国”。
这两年,合肥劳动力成本急剧增加,国家也在大力实施精准脱贫战略,2017年,储应云带领团队在岳西县贫困山区开办了10个扶贫工厂,带动超过300户贫困家庭就业脱贫,2018年又在六安市裕安区、阜阳、涡阳等地建了几十家扶贫工厂,既助力当地脱贫,也有效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
创业30多年来,储应云夫妻在商场中沉浮,练就了一身与风浪搏击的本领。
究竟有何“法宝”?
“首先当然是不断创新”,储应云认为,不断突破传统、转型升级发展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与创新同样重要的,是随时关注国家的方针政策”,储应云说,公司增加了跨国贸易后,他们还随时关注国际形势、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
储应云说,从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了解到,国家将通过抓好多方面的政策举措落实,帮助民营企业应对风险挑战、发展壮大,“国家从顶层设计上营造了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锻炼‘本领’,不断创新,引领企业良性发展,承担起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