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2月7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经济女性 风向 公益,见证“她力量” “韧劲儿足才不易被‘打倒’” 是蓉珠:扛大旗的“铁娘子”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韧劲儿足才不易被‘打倒’”

· 人物简介 ·

朱睿,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副院长、市场营销学教授、品牌研究中心主任。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富东燕

问:据观察,由女性创办的公益机构不在少数,您对这一现象有着怎样的感受?

朱睿:确实感觉女性从事公益工作的比较多。我觉得有一些职业本身天然地更适合某一性别。公益最初的出现是出于对弱者的同情和帮助,因为女性的怜悯心、同情心可能会更多一些,所以会更多地驱动女性做公益。

作为母亲,妻子,女儿,女性在社会中承担着更多的照护职责,女性的利他思维更加突出。这也和公益的理念相吻合。

问:著名投资人熊晓鸽曾表示,女性创业者由于在细腻、博爱、包容、聆听等方面具有优势,在公益创业方面会更容易获得成功。您是否认可这样的观点?

朱睿:在和公益人接触的过程中,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表示,做公益要比做一般的企业难。很多从企业摸爬滚打出来的人,他们在做公益时都有这样的感受。

当你想去解决一个大的社会题时,当你拿着投资人或者捐款人的钱去用的时候,如何把钱花得有水平,又能够得到公众的尊重和支持,这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普通创业失败了,社会舆论和社会责任不会有那么大,但做公益失败了,受到的社会问责会更大一些,捐款人对你的期望是非常高的。

细腻、博爱、包容、聆听等确实是女性的优势,除此之外,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女性的韧劲儿。女性虽然没有男性那种打拳击似的爆发力,但女性很难被打倒,凸显了她们的韧性。在创业这件事上,韧性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问:在您所熟悉的由女性创办的公益机构中,您最欣赏或认可哪类机构?

朱睿:论坛上发言的这几家公益机构、社会企业的创始人,都是我比较熟悉和认可的,也都是长江商学院公益奖学金的获得者。在她们每个人身上,可以看到独特的光环和令人钦佩的成就。

比如蔡史印创建的“黑暗中对话”,打造了一个黑暗的场景,既能够给盲人群体赋能,又教正常人理解什么叫平等、如何去包容和接纳有不同缺陷的人群。这是一家社会企业,蔡史印顶着家人的反对和社会的不理解,坚持了很多年,直到去年才刚刚实现盈亏平衡。

真爱梦想的潘江雪,从商业机构转身,把一个公益组织从几个人发展到一百多人的专职团队,关注的是很有价值和社会意义的素质教育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轻松筹的杨胤,也是一个非常有韧性、理性的创业者。她们要做的就是用公平的制度,做到每一个捐赠环节都客观透明。这个过程不容易,需要顶得住别人的批评、甚至谩骂。

她们每个人背后都有很多辛酸故事。但因为她们做的事是那么的美好,她们又是那么的坚韧,我想这就是支撑她们走过来的原因。

问:您自己也在做着公益方面的研究,请您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

朱睿:我是在学术研究领域找到了和公益的结合点。

我的研究领域是心理学、行为科学,也对公益非常感兴趣。经过一些尝试,我发现,我做公益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学术研究,对这个领域贡献一些新的视角。

比如,我们最近刚刚完成一个历时一年的实验。在甘肃两个区教育资源匮乏的105所农村学校,我们想看看能不能通过读书,让孩子们受益。我们随机抽取了一半的学校,给班里布置图书角,另外一半没有;在这些有图书角的班里,给一部分老师做培训,另一部分不做;给一些家长发信息,教授他们如何带着孩子读书,另外一部分不发。

这个实验的跟进问卷我们刚刚得到,很快将进行分析。通过这个结果,我们试图测量一下读书和不读书的孩子的差异,包括对于生活的满意度,自信心的建立,助人为乐精神的状况等等。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科学严谨的方式,对一些公益项目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好心一定要有理性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帮助,才能让好心和公益投入效益最大化。

问:对于公益机构如何更好发展,您有怎样的建议?

朱睿:第一,公益机构要在政府、企业和公益组织之间,找好自己的定位。要清楚地认识到,哪些问题是政府或企业解决不了或没关注到,但又值得去关注的,找好自己的切入点很重要。

第二,要考虑“公益商业化”。公益机构要拥有企业家精神——能够敏锐地观察到需求;能够用创新的方式整合资源,解决问题;能够投入产出最大化。同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公益机构的发展是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支撑的,这需要社会多方面给予更多的引导,也需要相关福利待遇的提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