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1月20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报道 “五个万家”将“娘家人”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传承“红色基因” 筑起幸福之家 从家庭妇女到产业工人 首届中国女美术家作品展在京开幕 河南公示第三届乡村好媳妇候选人 云南玉龙妇联深入灾区抗击洪灾 成都举行女性创新创业服务基地揭牌仪式 武夷山“茶青联”义卖助力“春蕾计划” 山东济阳籍港商蔡淑好母女十年捐资助学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西太原顾卫家庭:

传承“红色基因” 筑起幸福之家

顾卫一家全家福。

最美家语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我们一家三代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家庭档案

◆ 家庭成员:顾品伦、李锡萍、顾卫、苗敬毅、苗森等

◆ 家庭事迹:父亲是一名抗战老兵,荣获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父母晚年双双签署协议捐献遗体。

◆ 所获荣誉:2016年荣获三晋“最美家庭”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顾卫还获得山西省总工会金融工委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姜军旗

第一次听到耄耋之年的双亲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时,顾卫有点接受不了。“对于父母而言,他们希望即便离开人世,也能为社会做最后的一点贡献,那就是捐献自己的遗体,用于教学和科研。虽然能理解也支持他们的决定,但终究心里还是有那么个坎儿。”

顾卫兄妹从小就以父亲为骄傲。“登上北平解放的第一列火车,在前门楼前站了第一班岗。”打开父亲顾品伦回忆录的书稿,仿佛回到了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12岁参加儿童团,15岁参加抗日青年救国会,17岁参军入党,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过解放石家庄、攻打张家口等大小战役几十场,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当经历枪林弹雨洗礼的老人,戴上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笔挺站立行军礼的时候,一家人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老人身上的那种家国情怀。

“不搞特权,不谋私利”,在干休所的大院,不少当年的战友和下属这样评价顾品伦老人。“记得小时候,买粮买菜非常困难,经常得半夜排队,尽管父亲配有通讯员,但他从来没有让通讯员帮家里办过事。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国家和他人受损。父亲的通讯员说,父亲甚至出差坐火车、住宿时都是自掏腰包,从来不领补助。”

父辈对于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样在顾卫兄妹身上得以传承。也许是从小在军营长大的缘故,顾卫的两个哥哥先后穿上了军装,如今都成了各自领域里的专家。“大哥当了5年兵,后来考上了大学,成为山西大学教育系第一届本科生和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二哥初中没毕业,但一路拼搏,现在是一名电器工程师。2016年他还获得了山西省‘五小发明’的二等奖。”在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工作的顾卫同样始终牢记父母的教诲,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的母亲是名教师,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一辈子兢兢业业,几乎年年是先进工作者。”顾卫儿时的记忆中,母亲对她们兄妹几个的要求很严格。“母亲经常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对人民有益的事。上学以后,母亲鼓励我们入党,工作以后父母也要求我们兄妹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

不忘初心,信念坚定,永远跟党走,也成了这个红色家庭代代传承的家风。

“父母对党的信念始终坚定,愿为党的事业奉献一生,在他们的晚年双双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他们故去后,要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国家。这个决定让我们全家都无比震惊。”想起当时的情景,顾卫沉默了片刻。“在情感上很难接受,作为儿女,我们怎么忍心,怎么舍得,但父母却说,把遗体捐献给医学科研部门,也算是为人类健康做一点贡献,而且也不耗费国家的土地资源,这是他们身为共产党员做出的最后贡献,也是他们最后的心愿。”

“不能做有损中国的事,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学有所成后,要回报祖国。”这是这个大家庭对第三代的教育。“大哥的孩子研究生毕业后在澳大利亚从事中澳文化交流工作,二哥的孩子北大博士毕业,现在在瑞士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孩子们每次回国,母亲都会叮嘱他们,到哪里也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并且希望孩子们能回国工作。”

在老邻居眼里,顾卫家庭孝老爱亲关系和睦,更是当时大院里的榜样。

“20世纪70年代,我们和奶奶,还有患病的姑姑一家,在困难中共同生活了5年,尽管当时物资缺乏,但我们能把好东西让给奶奶、病人和小孩,培养了我们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虽然并不富裕,但姑嫂、妯娌之间的和睦相处,让这个大家庭充满了欢笑。前不久,婆婆因病住院,顾卫通宵守候,给老人按摩、排便。出院回家后,顾卫和婆婆同睡在一张床上,时刻关注她的状况,“其实媳妇也好,女儿也好,老人对你好,你就会自然而然对老人好。”顾卫边说边给记者看他们的全家福。

全家福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