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就业押宝在整容上,反而可能得不偿失,毕竟脸蛋漂亮不如履历漂亮,素质出色才能长久。
□ 郑文
“早上去住院部查个房,一半都是学生。”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会分会主任委员、北京联合丽格第一医疗美容医院院长郭树忠告诉记者,暑假是学生整形的高峰期。(7月17日《新京报》)
暑假已至,各种学生整容的广告铺天盖地。美容机构之所以向学生们抛出“绣球”,看中的是其中的巨大商机。近年来,颜值经济学甚嚣尘上,年轻人对颜值的需求越发强烈。面对就业压力,不少学生希望凭借出色的外表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博得用人单位的好感。而这一群体社会阅历浅,往往也容易盲目跟风、任性追捧,因此成为美容机构极力争夺的“客源”。
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是,目前的整容医疗市场良莠不齐、监管难以到位。一些非正规整容机构不具备相关资质,却敢在脸上动刀子,结果事故频出。据报道,由于国内并未设置整形外科医生执照制度,在一些医生接诊的整容者中,60%~70%是手术失败前来“返修”的。即使是正规医院,整容手术也存在高风险,尤其青少年群体,如果过早整形,手术部位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形,留下隐患,造成可怕的后果。
与此同时,不菲的整容费用无疑加重了家庭的负担。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学生竟然瞒着家长私自贷款做整容,加之放贷公司鱼目混珠,学生们很容易上当受骗,掉入校园贷的陷阱。学生本无经济行为能力,无力支付贷款和担当后果,影响身心健康不说,还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最终酿成悲剧。毕业生小橙就因为大三时分期整形还不了款,向9家平台借款,最终本息翻了两倍,不得已才告诉父母。而河南新乡一名26岁的女子通过贷款的方式借钱整容,因无力偿还贷款而选择自杀。
对于学生整容,有不少家长表示支持。虽然这是基于就业的现实考量,却应该多几分谨慎。期望仅靠外表的“无形资源”来获得职场“敲门砖”,是一种畸形的就业观。整容可以改变相貌,但无法改变才能和气质。如果将就业押宝在整容上,反而可能得不偿失,毕竟脸蛋漂亮不如履历漂亮,素质出色才能长久。与其投资让孩子整容,不如让他们在暑期多学点社会交际技能和就业本领。
面对暑期学生整容热,有关部门对社会整容机构的严格监管要跟进,而且必要的引导和提醒不可或缺;家长们也应多些耐心的说服教育,要慎之又慎。与此同时,社会应对以貌取人的人才观进行纠偏,多看真才实学,少讲花里胡哨,让职场就业不再看“脸”色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