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7月14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 治理 周月飞:为群众服务是快乐的 村庄环境整治须多方作为 机关干部竞选“村官” 让文明之风涤荡乡村陈规 强村联弱村 党建引发展 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亮相歙县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文明之风涤荡乡村陈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佟吉清

前不久,“百年世仇村,恩怨一朝息”的消息让人眼前一亮。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广东省揭阳市玉滘镇池渡村和山美村两个村子互相向对方先祖进香祭拜,以表诚意,尽弃前嫌,解除几百年互不通婚的陈规陋习。这一天,村子里的男女老少,见证了这一突破历史的时刻。

池渡村和山美村比邻而居,均是具有历史渊源的村庄。前者素以“药材商贸”而成名,后者因乾隆盛世出了历史名人郑大进而闻名遐迩。然而,池渡村和山美村却有一条不成文的宗规——两个村的村民不得通婚。山美村乡贤咨询委员会会长郑秋义表示,具体原因可能要追溯到三百多年前,池渡村姑娘嫁给山美村某户人家,池渡村的人到山美村看戏,姑嫂之间发生争吵,导致双方诅咒,子子孙孙禁止通婚。

村庄本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熟人社会,祖训无声地规训着人们的行为。现代人流动性强,交往方式多样,青年男女或在求学中相识,或在异乡打工时相知。和老辈人相比,他们更多元、更开放,有欲望卸下家族、宗族等禁锢背负。只因为“毒誓”的存在,有的即便已经结婚,父母却不敢公开举办婚礼。也有青年男女由于远离家乡,“生米煮成熟饭”后私定终身,一旦夫妻不睦或离婚,会被他人先入为主地断定是“违背祖训惹的祸”。如此荒诞的祖训损害着人们自由恋爱的权利,演绎出罗密欧与朱丽叶那般凄美的爱情故事。

横亘在村庄之间的鸿沟,不仅棒打“鸳鸯”,还直接影响到两村的合作和共同发展。比如,在土地确权问题上,或者开路问题上,只要有利益关系,池渡村和山美村村民就各不相让,一度让工作进展困难。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也很难推进。令人不寒而栗的是,一旦有“越雷池半步”的村民不幸患了恶疾,有人就习惯于把它归结于“毒誓”显灵,违背祖训而遭到了报应。有的家庭没有生出男孩,也会被视为遭受惩罚的表现。

“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积下恩怨的缘由,无人知道准确的版本,地方志里的记载不多,只在个别村的族谱里有体现。村民们只清楚,那是“一代代传下来的一回事”,或者“从小被父母告诉不能娶邻村女”。按民史专家的考证,婚禁多起缘于清朝中期至末期,因村级管理薄弱,多山少田,边界不清,生活资源匮乏,家族常因争夺水利或土地资源起争端,冲突后造成矛盾很深,村庄之间立誓不与对方通婚。说起械斗,很多人会想起张艺谋主演的电影《老井》,画面中石门村和老井村为争夺水源,红了眼的村民挥舞锄头、大锤、铁锨的混战场面,真的是触目惊心。

“强弱之不敌,父老所知也。世有千年池厝渡,而无百年郑大进。奈何修怨以累子孙乎?”面对池渡村与山美村的纷争,时任直隶总督的郑大进在回乡省亲时,如此劝诫自己的同乡,虽未能即刻消融两村的隔阂,却为二者修好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我国农村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伴随文明新风的滋养,岁月化解了族人的世仇,时间涤荡着禁婚的陈规,越来越多的村庄重新友好。近百年不曾正式来往的广东普宁市燎原街道果陇村和流沙东街道北山村冰释前嫌,福建南安市的月埔村和梧山村在两村间的防堤路上举行了一场“解除互不通婚仪式”,而福建晋江安海镇下辖的梧山、玉楼、山兜等8个自然村联合发布的“废除四百多年前先人定下各村互不通婚陈规”的公告,让所有村民放下了思想包袱。

恩怨沉疴绵延百年,一朝破冰并非易事。和解是一个渐进过程,也是历史的必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由水利和田地引发的纠纷少了,人们的素质普遍提高了,互相之间的仇恨也淡化了,和解因此有了更有利的内外环境。触动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从根本上翻过历史旧账,农村基层组织责无旁贷。在这当中,村“两委”要积极引导并主动牵头,德高望重的乡贤展现穿针引线和润滑的功能,办事公道的村庄带头人发挥沟通群众的作用,进而在村干部、乡贤、村民代表的协力推动下,平等协商,达成一致,共同约定摒弃陋习。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当乡村文明之风吹遍田园阡陌,“老死不相往来”的祖训彻底消解于无形,相爱的男女在人们的祝福声中终成眷属,乡民们也会在口袋“鼓起来”的同时,安然体味岁月静好的生活之美。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