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建 袁梦佳
□ 修江敏 王丹青
16米的剪纸长卷,将青岛的山川大海刻在纸上;一支别具特色的胶州秧歌,用优美的舞姿展示青岛女性的风采……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即将举行,一位位青岛非遗文化女传承人,也用她们的作品,为魅力青岛添上了多彩的一笔。
雕塑“五月的风”,“复兴号”动车,“蛟龙号”深潜器,随风起舞的海水稻……这些充满“青岛特色”的形象,在青岛市崂山区非遗传承人苏霞的手中,化成剪纸,汇成一幅“特殊”的长卷。
这幅剪纸长卷总长16米,高0.8米,其中画心长11米,高0.68米,由4个主版块、5个团花和2组文字组成。4个主版块的主题分别是和满上合、美丽青岛、扬帆丝路、逐梦启航。其中在“和满上合”版块中,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还看到了22个不同字体的“和”字。
苏霞介绍说,这些“和”字代表上合组织“合”的谐音,周围祥云代表吉祥如意,下方牡丹与穿插其间的荷花,向八方宾朋送去和满天下的美好祝福。“中间是上合组织的会徽,周围我还特意将橄榄枝加上果实,寓意此次峰会硕果累累。”
从构思、设计到剪制,完成这幅剪纸长卷用了50天的时间。在这50天里,苏霞每天都要剪十几个小时,手都磨破了,但望着眼前的作品,苏霞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我是土生土长的崂山人,特别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上合组织在青岛举办峰会的自豪感。”苏霞说。
与苏霞有着类似想法的,还有青岛市胶州秧歌研究会副主席马小鸾。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胶州秧歌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小鸾也在退休后主动加入胶州秧歌的研究队伍,成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在近期青岛市妇联举办的“喜迎上合峰会,展示女性风采”活动中,马小鸾与青岛市胶州秧歌研究会主席曹刚勇一起创作了胶州秧歌《青青的岛儿我的家》。
“在传统胶州秧歌的基础上,我们在表演中注意‘眼神上扩大’‘呼吸上加强’,摆脱过去单一的女人形象。”马小鸾说,“这个作品更好地展现了胶州秧歌‘腰插柳、眼带勾’的特点,通过撵扭拧抻韧等动作,将胶州秧歌细腻妩媚柔情的特点表现出来,展现了胶东女人舒展向上的气质。”
“我们希望通过这支秧歌舞蹈,表达我们对家乡的爱,向世界展现美丽的青岛,让世界感受到来自青岛的热情。”马小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