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鹏
今年“六一”前夕,湖北省妇联向湖北省委报送了专题调研报告《湖北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城市融入问题的思考》。5月29日,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就报告作出批示,报告所反映的问题事关人民群众、事关全面小康、事关社会稳定,要高度重视,切实研究解决好。湖北省委其他领导也相继就报告作出批示。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尔肯江要求教育部门和群团组织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促进其健康成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副省长陈安丽要求相关部门“将此事纳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共同努力抓实办好”。
据统计,2017年湖北省全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131.96万人,在省内就业达到505.64万人;共有52.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10.4%。当前,无论是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后由父母带入城市,还是在城市出生的务工人员子女,都普遍面临着家庭教育缺位、居住环境阻隔、社会认同困境、政策待遇差异等问题。身份差异带来的自我认知差异,往往造成这些孩子与城市儿童在社会心态与情感归属上存在相当差距,处在明显的弱势和边缘地位。
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城市融入难问题,湖北省妇联在调研报告中提出四条对策建议:一是注重制度创新,构建制度支持体系。包括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明确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以及其他配套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责,让流动儿童真正享有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各种公共社会服务,进一步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社会融入成本分担机制等;二是注重新市民融入教育,构建素质提升支持体系。包括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融入进程,建立各类进城务工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在进城务工人员集中区域开展各类培训,引导城市融入实践活动等;三是注重环境氛围,构建社会关爱支持体系。包括以多种方式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全人格的塑造和个体发展营造宽松、友善的社会环境,形成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效融入城市的良好舆论氛围,积极为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搭建与城市居民接触、沟通交流的有利平台,加强相互之间的文化接纳建设等;四是注重齐抓共管,构建部门联动支持体系。包括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完善结对帮扶、沟通交流机制,加强自我保护、安全、法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进城务工人员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侵害流动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等。
据介绍,近年来,在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城市融入的问题上,湖北省妇联已经开展了一些有益探索。以武汉市为重点,妇联先后依托社会组织,实施了“同在一片蓝天下”、进城务工母亲服务等一批公益服务项目。通过社工介入,在一些社区和学校开展“大开眼界”“十指相扣” 结对活动,“手拉手、共成长”主题班会,“我是小小新市民”系列社区活动,“敞开心灵”系列健康知识讲座,消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所在学校和社区对其存在的偏见,传递平等与尊重的价值理念,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熟悉城市生活方式,学会与城市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断提升信心,形成健康人格。下一步,湖北省妇联将以深化改革为契机,与相关部门共同构建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社会支持网络,努力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城市融合度。省人社厅、教育厅等部门也将在全省开展系统调研,积极制定、推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城市融入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