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田勘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立即重启对中兴通讯的制裁禁令,美国企业被禁在未来7年内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目前明确涉及的核心技术是集成电路芯片(IC芯片)。
毫无疑问,这意味着美中贸易战打到高科技的核心。
为何一个小小的芯片禁售会产生巨石投湖般的涟漪,甚至惊涛拍岸的震动?芯片虽小,却隐藏着巨大乾坤,它是当今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之一,如同人工智能一样,是各国占领高科技领域和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之一。
今天,几乎每个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所有这些电子产品又离不开一个核心技术和产品——IC芯片,因此IC芯片被称为“工业食粮”。中国一年制造11.8亿部手机、3.5亿台计算机、1.3亿台彩电,牢牢占据世界第一,相应地对IC芯片的需求占据了全球的1/3。但尴尬的现实是,中国的信息产业和制造业需要的芯片90%以上依赖进口。2017年中国进口芯片花费2271亿美元,过去连续4年进口芯片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芯片业成为与原油并列的最大进口产品。
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芯片,如同掐住了中国的脖子。对此,最好的出路和解决方式就是自己能生产高端芯片。
对此,业界已经有很多探讨。目前,中国半导体企业在全球芯片产业中仍处于中低端领域,尤其在芯片设计和制造上,罕有创新,也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刊文称,中国芯片要取得成功和不受制于人,必须从“成本文化转向创新文化”。这就迫使中国自主研发相关芯片,虽然过程艰难,但也倒逼企业快速成长。
当然,创新面临的是一系列难题。仅仅是研发和技术,中国与世界顶级公司和产品还有相当的差距。多年来,全球的IC芯片和半导体产业一直在向晶体管的小型化发展。2012年,新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第一次量产后,数年之内就推动了22纳米、14纳米和10纳米工艺的出现。
2017年,IBM又宣布开发出全新的硅纳米片晶体管。该技术抛弃了标准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架构,可帮助制造商研发出采用5纳米技术的芯片。
研究人员预测,5纳米高端芯片的问世将让人工智能、智能手机再次升级,甚至让汽车自动驾驶早日实现。但是,中国现在最好的芯片只是从40纳米提升至28纳米,而且尚未投入市场。
芯片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行业,对资金的需求巨大。中国芯与世界芯之间的差距,很大原因在于是否具有战略眼光,这决定了研发和创新的结果。
如果都将注意力放在追求短期利益和利润上,势必导致出现一系列问题。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资金的问题并非几十亿上百亿美元就可行,而是上千亿美元。资金不足无法吸引优秀人才,以鼓励芯片设计和制作人员潜心研发。
此外,当产品研发成功后,产权的归属需要明晰、市场同样需要培养。而且,由于芯片的投资需求巨大,回报周期漫长,技术要求高端,即便是分解为细枝末端的各个领域,技术的突破远非一家企业能完成,需要合作和产业整合。
在这些方面,其实正是中国本来就具有的长项,例如资源整合。
只有不急功近利,允许有多年的低回报甚至零回报,才可能有所突破。否则,没有创新,拿不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就会一直受制于人。
此次的芯片禁售其实只是一个提醒,也是自酿的一个小苦果,未来涉及高科技的竞争还会更为激烈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