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文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一对爷爷奶奶到位于北京金中都公园的“第二书房”办了张书卡,说这是送给孙子的新年礼物,这让书房的工作人员感到十分欣慰和鼓舞。“第二书房”落户此地三年时间,大家明显感到,喜欢来这里读书借书的人越来越多了。
也是在近期,一个工作日的下午三点多钟,当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来到位于百盛购物中心的“雨桐书馆”时,书馆里竟然坐了十多个人,有母子一起阅读的,有自己读书的,还有的端坐在笔记本前写着什么。看看周围的精品店、楼下的时装屋光顾者都还寥寥,书店的人气不禁让人惊喜。
曾经,受网络的冲击,北京许多实体书店纷纷关门,让蓬勃发展的城市似乎缺少了什么。不过,近年来,实体书店又出现了复苏的现象,一些书店尤其是具有特色的书店、书馆又出现在商场楼宇、居民小区,让北京更加生动起来。
“第二书房”自2013年成立首家馆开始,就以“家庭教育”作为主题,定位于“父母学堂、儿童书馆”。创始人李岩告诉记者,“第二书房”根植于社区,就是希望给孩子们一个可以就近安心读书的地方,用好的环境、好的图书、好的活动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孩子们一个书香童年。
记者在“第二书房”金中都公园馆看到,这里不仅藏书丰富,有婴幼儿阅读室、青少年阅读室、成人阅读室等适合全家一起来阅读的空间,更有故事会、绘本表演、亲子电影放映、父母沙龙、亲子手工等各种各样的活动。
创办于2006年的“雨枫书馆”,则是一家女性书馆。“雨枫书馆是‘可能生活的多维文化空间’,倡导‘做书女’的文化理念,这里是知性女子精致生活的外延,是以书会友的交流场所、跨领域的女性发声平台和倡导家庭阅读的实践基地。”一提到书馆,创始人许春宇侃侃而谈。
书店的意义是巨大的。2009年时,一位会员给雨枫写了一封长长的邮件。她说那时孩子年幼,工作压力大,自己总是焦虑无助,偶然来到雨枫,像寻找到了一处心灵港湾。办理会员卡,是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三年时间,因为有了雨枫,她渐渐理顺了自己的生活,回归自信,重新游刃有余地面对生活。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可以遵循自我,驾驭生活……
实际上,读书所带给人的力量,正是支撑李岩、许春宇等人办书馆的动力所在。
在北京办书馆成本高昂,而书店书馆又是公益性非常强的行业,要想坚持下去,并非易事。李岩告诉记者,他认识的很多做书馆、做绘本馆的,大多是靠情怀支持,自己也是。
李岩说,“第二书房之所以可以持续发展,更多的是善于跨界整合资源,大家都认为办书馆有意义,愿意支持书馆发展。而对越来越多的家庭来说,他们更看重自己的消费是否有价值,书馆正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阅读环境的需求。如今,‘第二书房’在北京、西安、宁波、重庆等地开有30多家连锁书房,所到之处,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广泛欢迎。”
雨枫分馆则会根据顾客群体的不同有经营策略上的考虑。许春宇坚持认为,书店不能够简单复制,每一家书店都要有自己的“灵魂”,要面向自己的客群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当然,书店核心的部分是统一的,比如雨枫的价值观、定位,这些软的部分是品牌的磐石,而沙龙活动的策划、装修风格的调整等都是根据客户群体调整的。本着这样的理念,雨枫书馆在北京、天津、太原等地开有分店,目前共有九家。
北京的书店、书馆还有很多。网上搜索,字里行间、老书虫、单向街……各种特色书店丰富多彩。可以说,实体书店已变身“城市生活空间”,成为一种生活潮流。
“一个城市最美的地方是图书馆、书店、书馆。这样的文化设施对整个城市人文气质的提升、居民素质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李岩说。
在许春宇心里,书店以她孱弱的商业变现能力艰难地在商业中谋生,让人们拥有了一种可能生活的想象,如同诗歌,是一份难得的美好!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气质,书店就是城市气质的一种展现。”北京青联委员、青少年阅读推广人张鹏如是说。在张鹏看来,实体书店、书馆还是城市文化的一种凝聚,如今的书店书馆大多会举办一些创意文化沙龙等,通过这些有影响力的主题沙龙、读书活动,书店书馆正成为城市文化凝聚的空间。
同时,张鹏认为,书店书馆已然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来讲,书店是个人心灵休憩的驿站,是学习发展的空间。同时,因为丰富的沙龙、活动等,书店也成为人们交往的空间,大大拓展了书店阅读之外的功能。
正源于书店书馆对于城市的意义,张鹏建议,政府可以给予书店书馆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同时,他认为,书店要想持续发展,还要抱团取暖,和出版社、阅读推广机构等建立良好的互动,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还要走特色经营,寻找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