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
第二书房、雨枫书馆、万象书坊、字里行间、老书虫、单向街……这一个个饱含着浓浓书卷气和文艺范儿的名字,珍珠般散落在北京、南京、西安、石家庄、宁波、重庆等全国多个城市,犹如一座座文艺灯塔,照亮爱书人的心房。这些耳熟能详的城市名称不禁令人联想到2017年11月17日揭晓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本届及往届名单一路翻阅回溯,一个有趣的现象跃然眼前:这些书店所栖身的城市与榜单高度契合,它们不仅均拥有“文明城市”之冠,而且还是多次“卫冕”。这足以证明,文明与文化之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不妨一一历数。第二书房连锁触角延伸所至之处的北京,西城区2005年首先跻身第一批文明城市之列,东城区2009年上榜第二批,此后朝阳区、海淀区分别上榜第三第四批,2017年不仅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继续保留文明城市荣誉称号,通州区亦上榜。至此,16个区中5个入选,占比达31.25%。万象书坊所安家的南京市,亦是“老牌”的文明城市,今年依然牢牢将这一荣誉称号抓在手中。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城市尽管各有各的风物民情,展现出独特而迥异的人文特质,却同样拥有读书这一共同的精神气质,而这恰是文明最鲜明的标记。
城市如人,亦有气质风骨。一座城市的气质风骨,不在于其广厦高楼的幢数与密度,亦不在其GDP总量和增速有多惊人,而在于文艺、科学、教育、精神生活、文明建设等文明参数是否“达标”。当文化艺术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时,当处于文化融合与认同形成之前的混沌阶段时,都可能会被扣上“文化沙漠”的帽子。纵观中外历史,曾被称为“文化沙漠”的国家和城市并不少见,甚至包括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也因至今只有200多年历史而且文化产生和传承时间都很短被归入其列。如此简单粗暴地归类尽管有失偏颇,但从一个侧面证明,文化是人类精神的绿洲,也是文明最重要的标尺。
在全国版图上遍地开花的一家家书店就像一泓泓清泉,涓涓汇入城市跳动的精神血脉,令它淳厚、优雅,也令这个文明古国愈发灿烂迷人。曾被称为“文化沙漠”的深圳便是最好的例证。对于这座从小渔村发展起来的一线城市,有人发出过这样的感慨:“看上千年的文化到西安,看上百年的文化到上海,看几十年的文化到深圳。”而如今,深圳不仅是国内在购书上花费最多的城市,也是读书气氛最为浓厚的地方之一——图书馆国内一流,而且免费对外开放。本届全国文明城市榜单上,深圳继续保留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文化的蓬勃发展,正在为深圳逐渐洗刷“文化沙漠”这一曾经的刻板印象。
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则是文化的内在价值,二者互相成就。丰饶厚重的文明土壤,是灿烂富丽的文化之花绽放的基座;而文化的持续浸润,又将涵养精神的水源,持续改善文明土壤的植被。“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而言,对一座城市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