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江平
□ 加孜拉·泥斯拜克
中央文明办近日发布10月“中国好人榜”,新疆阿勒泰地区87岁老人依斯汗·波列克拜因为多年悉心照顾30多个不同民族的孩子而上榜。这位哈萨克族母亲凭借毅力和一颗善良之心,成为众多因牲畜转场不能得到父母照看的多民族孩子的“妈妈”。
向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起这些孩子们,依斯汗很自豪。“我在乌鲁木齐、富蕴、青河、吉木乃都有孩子,他们个个都有工作,都是对社会有用的人。”依斯汗动情地说。
依斯汗的孩子们住得近的,每周都过来看她,住得远的逢年过节也会尽力来看望她。
“孩子们工作忙,我总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努力工作回报社会,我的心里就很舒畅。”依斯汗说。现在,依斯汗一个人生活,孩子们提议给她请个保姆,但依斯汗不同意。“我不是一个人,邻居们会来看我,你们不要担心。”依斯汗说。
依斯汗的这些孩子和她没有血缘关系,却因为她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关爱,与她产生了难以割舍的亲情。
依斯汗住在阿勒泰市国有第一牧场克孜塔斯分场,相对每年因牲畜不断转场而不能照看孩子的牧民来说,她住在一个教育、医疗、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的地方。因此,当牧民们因为转场而无法照看孩子时,依斯汗的家就成为孩子们的驿站。
蒙古族老人达冷的儿子布森加布就曾寄住在依斯汗家,而且一住就是3年直至完成中学学业。“正是因为有了依斯汗嫂子的照顾,孩子才没落下学业。嫂子对每个孩子都一样,家里有啥吃的都同分给孩子们,就算是只有一块奶疙瘩,她也会分成几小块给孩子们吃。嫂子对我们家的帮助,这辈子我都忘不了。”达冷感激地说。
52年来,来牧场上学回不了家的很多孩子都曾在依斯汗老人家里住过,最长的住过八九年,最短的也有一个星期。
年轻时,依斯汗漂亮能干,从早忙到晚不知道累。每天早晨天还没亮,依斯汗就起床,第一时间去看看那一排酣睡的孩子,给他们掖掖被子,随后就开始砸煤劈柴,烧火做饭,煮好热腾腾的奶茶,然后急匆匆去牧场挤奶,再跑回来叫醒孩子们,照顾他们吃饭、上学,最后返回牧场打扫牛圈。中午孩子们放学后,她会给孩子们做玉米锅贴、和面打馕。晚上,她给孩子们做好饭后,还要洗洗涮涮,一直忙到半夜两三点才能歇下来。
“我当时就想着,怎么让孩子们健康平安长大,帮他们的父母解除一些后顾之忧。”依斯汗说。
依斯汗不仅照顾孩子们,对她的邻居也极好,她和她的汉族邻居何桂花的感情早已深厚如一家人。
现在,何桂花能讲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会绣精致的花毡,会编制羊毛绳、缰绳等,她说这都是跟依斯汗学的。何桂花一家人也常帮依斯汗家打草、浇水、耕地,将她的孩子视如己出。
“孩子们长大成家后,经常不在身边,怕我一个人在家孤独寂寞,何桂花和丈夫常来家里照顾我。孩子生活上遇到难题,他们夫妻俩也帮忙出主意、想办法。就这样,我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了。”依斯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