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因为欲望尽失而比天空更冷的眼神,是段奕宏聪明地把握住了从来没有踏进时代潮流中心的生于20世纪60年代某些人的普遍状态。
■ 吴玫
这是一部很类型化的电影,仅让如注的大雨从片头下到片尾,就能看出导演是怀揣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志向的。“从头下到尾的雨,就值回票价了”,豆瓣上有人这么点评《暴雪将至》,不知道是奚落还是反讽,我则觉得,只有没完没了的雨,才最能衬托出余国伟在整部电影中的心境。
故事发生在1997年,目测彼时的余国伟,大约快到30岁了,也就可以推测出,余国伟生于20世纪60年代。
说到那个年代出生的人群,社会给出的评价是,比较幸运。没有错过高等教育,又经历过文化发展的黄金期。说得没错,但那是对知识分子群体而言的。
大多数那个年代出生的人,与大学擦肩而过,也与发出金子般光泽的文化毫无关系,比如,像《暴雪将至》中由段奕宏饰演的余国伟,懵懵懂懂地长大成人以后成为一家大型企业保卫科的科员。假如倒退10年20年,整个社会崇尚的是做革命的螺丝钉,余国伟大概也就安安心心地将他的保卫科科员做到了退休,偏偏,在 20世纪90年代,成名成家的思想甚嚣尘上,于是,余国伟萌生了想要做一个在他生活的城市里人人皆知的神探的愿望。
其实,在电影开始的时候,余国伟是很有分寸的。有一个细节,当一帮工友怂恿他争取转正为有事业编制的公安局警察时,他喝着酒笑着摇摇头。他不想吗?不!是他自忖那位子是他够不到的。假如他就此破灭了想要成为他生活的城市人人皆知的神探的梦想,也许他就娶了燕子,工厂倒闭以后跟燕子两个人将街角的那家小发廊经营得有声有色,也未可知。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是在理想主义教育下长大的一代人。一旦认准了目标,轻易不对自己说,算了吧。这才有了余国伟那些匪夷所思的举止。
像《暴雪将至》中的连环杀人案,自然有公安局来步步为营地将案件破解得水落石出,让余国伟配合些什么,是客气话。可惜,心有所属的余国伟就是不愿意听明白张队的话外音,就算小警察说了“你是谁呀”那样粗糙的话,都不能打消余国伟想要找到连环杀手的念头。
于是,徒弟因为他死于意外。
于是,燕子因为他死于自戕。
那个瘦得脱了形的男人,并不是凶手而是因为迷恋燕子才一次次去到街角的那个理发店消费,余国伟会不知道?我不相信。我认定,燕子从过街旱桥的桥栏杆上翻身而下,让余国伟的梦碎了。
他千方百计找到瘦子并将他往死里揍,与其说是以为那人就是连环杀手,不如说是余国伟的一次爆发一次发泄,他明白,支撑着自己的那个形而上,烟消云散了。随着徒弟和燕子弃他而去,他就算想要放下那个所谓的梦想,也将索然无味。
几乎在第一时间走进电影院观看了《暴雪将至》。暴雪已至时,因为重伤瘦子被关押10多年的余国伟,刑满释放,外面的世界虽然还是阴沉沉的,但是,已经飞速变化了。1997年他上台领取劳模证的礼堂,已经破败得仿佛捅一指头就会灰飞烟灭,曾经让余国伟冒着大雨紧追不舍疑犯的老厂区,就是管道纵横、铁扶梯交错的散发出刺鼻的生铁味儿的老厂区,也被政府重新规划成了商品房住宅基地。
除了去派出所领取一张居民身份证外,工厂、发廊、灯光球场以及活跃在灯光球场上的男男女女,都随风而逝,余国伟只好背上简单的行囊等待和乘上一辆残破的老公交车去往电影以外的不知何处。
大雪纷飞,老车发不动,余国伟抬起毛发已然花白的脑袋看车窗外飘飘洒洒的败絮一样的雪花,某个影评人说,那时,看不出深浅的余国伟空洞的眼神,彰显了段奕宏的演技。又有影评人说,就是凭借这个眼神,段奕宏斩获了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的称号。
那个因为欲望尽失而比天空更冷的眼神,是段奕宏聪明地把握住了从来没有踏进时代潮流中心的生于20世纪60年代某些人的普遍状态:一切皆糟,只有无用的生命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