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7月27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看点 《楚乔传》:玛丽苏的配方,成长的味道 从“天才”到“地才” 《怎样听一首名曲》 品艺术从零到“壹”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天才”到“地才”

谭盾说,从事音乐这30年,我从来没有周末。

如果有一个女性愿意“30年从没有周末”去从事一项事业,但愿她的家人能够选择支持她,周围人也不会投去不解和议论。

■ 舟子

据报道,曾以电影《卧虎藏龙》配乐斩获奥斯卡奖的音乐家谭盾,在音乐上的探索从未停止。日前,谭盾在国家大剧院与北京交响乐团合作,指挥演奏《水火交融》音乐会。受访时,他说,从事音乐这30年,我从来没有周末。我特别不想让我儿子学作曲和指挥——他刚刚11岁,很稀罕音乐。我问他想学什么?他说:“我很想学作曲,很想学指挥。”我说你千万不要学,你一学就是30年没有周末,你做得到吗?他就沉默了很长时间,至今没有回答我。30年没有周末,这是巨大的承诺——只有这样你才能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

看到这一新闻,我不免惊诧,印象中,这位有为的湖南人一直是翩翩才子的形象。所谓才子,就是风流倜傥之余,风轻云淡中像唐伯虎一样,挥一挥衣袖抖出一支笔来,然后“李白斗酒诗百篇”,作品就洋洋洒洒而出了。看到“这30年我从没有周末”这一扎眼的标题后,我又留意了一下配文照片,发现他似乎有了另一位湖南人、画坛大家黄永玉的几分面相:奋力追求艺术多年的人,是会越长越像吗?我不精通所谓的“相面术”,我的解释是:两人之所以有几分像,是因为寸头的他们神情中流露出来的那种对于艺术的执念,神似。人会老去,艺术家也不例外,例外的是,艺术家付出无数光阴的追寻后,多少找到了一些自己想要的才艺,留下了堪称艺术的作品。但其投入也是不容小觑的,谭盾的心声证实了其中的不易。一个人可以一周、两周没有周末,一年、两年没有周末……“30年从没有周末”,细思极恐。几人能够做到,又有几人能够坦然出此“狂言”?才华横溢与“狂言”背后是强大的毅力拼搏与静默的日日坚守。

从小就一再看到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有时不免心生逆反:你是大发明家,你有才你聪明,所以,你说什么都对,反正站着说话不腰疼!可俺们这样平凡的大多数就不行了:99%的汗水似乎也换不来1%的灵感。再说,到底是百分之多少,谁又分得清呢?

几年前,看到蔡依林的一段话,对于“天才”有了新的认识。不知者以为蔡依林天生歌舞俱佳,是“天才”,而她则说,“也许这个世界上真有天才,但我绝对是个地才,因为我对自己相当苛刻,因为我一直很努力!”从“地”到“天”之变来自勤学苦练。“地才,你永远不是天才,你没有与生俱来的天分,你只有一颗有梦想的心,心里装着满满的勇气。”她还发行了一张演唱会实录DVD《地才》,记录、曝光了为演唱会幕后训练舞蹈动作的罕见镜头,见证了她努力的点点滴滴与舞台后的酸甜苦辣。

《大话西游》的编导刘镇伟也说过,当年拍摄该片让他很痛苦,暂时离开了电影圈,没想到两年后电影突然大火,他也成了天才,“一个不是天才的人被说成是天才,我不会这么笨,把包袱放在自己身上。我拍戏几十年,观众能不能接受,都不会是我的第一考虑。”看来,他是坚持做自己而终于成为天才。

大文学家鲁迅也曾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不过,能否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能否30年里周末都专注于音乐,还真是男女有别——男性相对容易,女性太难。联合国经社事务部7月17日发布的《2017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指出,根据2010年至2016 年数据,女性平均花费在无偿家务和护理工作上的时间是男性的三倍。鲁迅、谭盾如果喝咖啡的时间、周末都要料理家务,他们的主业会怎样?蔡依林也算得上是有幸单身、有较多的时间专注于练习舞蹈。而更多的女性,可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家务缠身的现实处境之中,对于工作与专业的专注不免就要被家务和照料家人所占取。于是,恒久停留在了“地才”的位置。

谭盾以杰出的音乐成就收获了诸多国际大奖,在他看来,这“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我一直用创新的方式呈现中国文化。这需要世界的支持。这些奖项是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依我之见,要让更多的女性从“地才”成为“天才”,除了自身的向往之心与努力之举,还需要社会的支持,让更多女性能够从繁重的家务负担和照料事务中抽离,倾注更多时间和精力于专业创造领域之中。

最近,中国妇女报微博推出了一期关于早期女性计算机优秀人物的专题“神奇女侠·科技篇”,有网友表示不服:不就这么几个吗?毕竟比例小。对此,我也不服:名列此篇的女性本来可以更多,但因为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了无偿家务和护理,而非计算机专业上,本可以成为“天才”的她们停留在了“地才”上。

专业精进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卓越的专业成就需要长期孜孜以求的投入,有的甚至是一生一世的光阴与热爱,科研如此,文化创造亦如此。“有恒产者有恒心”,有恒心者有恒业,“天才”与“地才”,中间隔着的不仅仅是天赋,同样的还有后天的耕耘路径。而这路径不是仅仅靠天吃饭就行的,还需要愿意投入和能够投入。如果有一个女性愿意“30年从没有周末”去从事一项事业,但愿她的家人能够选择支持她,周围人也不会投去不解和议论。如果能够这样,天才女性会更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