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周文 发自北京 “5·15”国际家庭日当天,由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中国妇女杂志社联合欧派家居集团共同举办的“唤爱回家暨《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方式》数据发布”会议在京举行,旨在通过数据解析中国家庭情感表达现状,呼吁人们勇于对家人表达爱,传播和谐、美好、幸福的家庭理念。
家人间不好意思说爱
此次问卷调查历时三天,共回收问卷14208份,有效问卷为8512份。受访者中,三成人赞同“家人之间不好意思说爱”、近四成人称 “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认为 “爱需要表达,即使是家人之间”。报告显示,在中国,患上“家庭情感表达尴尬症”的人群相当普遍,甚至大部分人均认为“爱不需要表达”:36.8%赞同“家人之间怎样都能谅解,不需要特别去表达”;29.8%赞同“照顾好一家老小的吃穿就是对家人的爱,不需要其他表达方式”;29.7%赞同“努力工作挣钱养家就是对家人的爱,不需要其他表达方式”……
对于这一现状,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黄菡提出了她的见解:“中国人天生的含蓄文化,让爱的表达更多体现在对家庭的实际贡献中,例如挣钱养家、照顾老小,而像‘我爱你’的口头表达、亲吻拥抱牵手等身体表达,则只会出现在年幼的子女与父母间或情侣间,一旦子女成年后、情侣婚后,便在柴米油盐中渐渐消磨了表达爱的勇气。而事实上,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表达和实际贡献同样重要,尤其是发生误会或矛盾的时候,也许一句抱歉、一个拥抱,就能轻松化解。”
“专心的陪伴”最被期待
假如 “5·15”国际家庭日放假一天,您最想陪家人一起做些什么?对于此问题的调查,一半以上的被访者想带家人出行旅游;其次为吃饭聚餐(12.8%)。此外,75.5%的被访者用家人一起做饭的方式庆祝家庭纪念日……可见,“逛+吃”是最受国民欢迎的家庭聚会方式。
而关于“爱的期待”的回复中,最被“期待”的是“专心的陪伴”,占37.7%;第二位是“肯定的言语”,占28.3%;排在第三位第四位的是“爱的服务”和“爱的礼物”,而“爱的触碰”则最少,只有7.6%。
“爱固然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达,但最好的表达还是‘融表达’,也就是多种方式的表达。如若暂时不能兼顾,其中最便捷、最明确同时却是中国人面对面交流时最容易缺失的,是‘肯定的言语’。我们往往将‘肯定的言语’等同于讨好、敷衍,实际上,对对方肯定的语言的表达,至少包含三个方面:尊重对方的信念,关注对方的目光和愿意为对方公开表达的这样一种行动的勇气,因此应当是值得提倡的。”黄菡如是说。
共同的仪式性活动很重要
在“心愿清单”中,调查显示除了很多“与家人旅游”“吃饭”的愿望之外,不少人表示渴望沟通——“跟爱人在一起,放下手机,就我们两个人谈心”“最想坐在一起聊天”,可见家人间的相处,不仅是时间的付出,更重要的是专注的情感交流。
为拯救“爱的尴尬症”,会上,除了数据的发布与解读,国家一级演员濮存昕为该活动拍摄了《给女儿的家书》的主题视频,并现场深情朗诵了他的“家书”、分享他教孩子读诗的公益事业。全国“最美家庭”寿虹家庭、首都“最美家庭”刘勇赫家庭均在会上分享了他们的爱家故事,呼吁大家勇敢表达爱,分享爱。
黄菡也举例说明当今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夫妻间受到太多的心理束缚、不善于表达爱,从而造成了不可挽救的结局。她认为,就家人之间爱的传递来讲,共同的仪式性的活动很重要。比如,可以给自己家庭设立一个家庭纪念日,在家庭成员过生日或者有重大事件需要宣告的时候,也要进行仪式活动,通过此种方式,召集家庭成员,培养和抒发自己对家庭亲人的爱,进而稳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情感沟通。